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17年11月01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吴咏杰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刘海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重大课题。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过程中实现了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中,再现了这一新思想的内在逻辑。

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判断。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出版《乌托邦》算起,社会主义已经有500年了,可划分为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个时间段。尤其是中国的实践和发展昭示人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在随着实际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历史意义所在。这些年我国快速发展的事实足以说明,现代化的道路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也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还有更宽广的道路等待人们去探索。这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极大增强,创造历史的活动更加自觉,同时也起到榜样的作用,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阐发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新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

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内容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既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的连续性稳定性,也彰显了新时代的创新发展。基本方略以党的领导开篇,以全面从严治党收官,令人印象深刻,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规划了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远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了历史经验,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经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提前实现既定目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极大增强。因此,党的十九大也对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作出了远景规划,并分两个阶段作出了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同时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的发展作出了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用15年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用15年时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中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这一新的战略目标,必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必将随之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