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准入不准营”的难题有解了!

——《兵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实施方案》解读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9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兰君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史进

开展“证照分离”改革,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近期,《兵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在兵团对496项涉企(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下同)经营许可事项实施全覆盖清单管理,力争2022年底前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可预期性。

改革的本质是为了提高审批效率,让企业尽快进入到相关领域开展生产经营。改革的背景是什么?改革的具体方式有哪些?改革会给企业带来哪些红利?近日,兵团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本军接受记者采访,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

问:什么是“证照分离”改革?

答:“证照”被视作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所谓“照”是指市场监管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而“证”则是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功能为依法登记企业身份,相当于企业的“身份证”,许可证件功能为依法赋予企业经营资格,相当于企业的“经营证”。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即可开展无须取得许可的经营活动。对于需要许可的经营活动,光拿到“照”还不够,还需要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许可证件才可从事经营活动。

“证照分离”改革就是将赋予经营资格的“证”与登记企业身份的“照”分离开来,大力推进“照后减证”,先赋予市场主体资格,而后申请相关的经营资格,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有效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问:为什么要实施“证照分离”改革?

答:“证照分离”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综合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此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旨在更大范围和更多行业推动“照后减证”和持续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让更多市场主体轻装上阵投资兴业,也让政府部门把更多精力从关注事前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着力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对于助企纾困、促进更多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稳住经济基本盘具有积极作用。

问:兵团“证照分离”改革的方式是什么?具体改革内容有哪些?

答:从今年7月1日起,兵团对49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4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实施方案》中明确,在兵团范围内对64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直接取消审批,取消审批后,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不得要求企业提供相关行政许可证件。

在兵团范围内将1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为备案管理,原则上实行事后备案,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确需事前备案的,企业完成备案手续即可开展经营。企业按规定提交备案材料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当场办理备案手续,不得作出不予备案的决定。

在兵团范围内对34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各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列出可量化可操作、不含兜底条款的经营许可条件,明确监管规则和违反承诺后果,一次性告知企业,对因企业承诺可以减省的审批材料,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对可在企业领证后补交的审批材料,实行容缺办理、限期补交。对企业自愿作出承诺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要当场作出审批决定。

在兵团范围内对383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采取下放审批权限、精简许可条件和审批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等措施,便利企业就近办理,减轻企业办事负担,提高审批许可效率,方便企业持续经营,鼓励企业有序竞争。同时,鼓励各师市、各部门积极回应企业关切,探索优化审批服务的创新举措。

问:与2018年“证照分离”改革相比,此次改革有哪些变化?

答:这次改革呈现出范围更广、力度更大、改革事项更多的特点。

根据《实施方案》,此次涉及兵团26个涉企经营许可部门,实现了“地域全覆盖”和“事项全覆盖”两个全覆盖的改革要求;在2018年“证照分离”改革已有的审批方式基础上,这次改革增加了审批改为备案方式。《兵团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2021年版)》496项改革事项中,审批层级为中央层面的有191项,自治区未授权的有37项,审批层级为兵师层面的有268项。兵师层面的改革事项中,直接取消审批41项,审批改为备案8项,实行告知承诺27项,优化审批服务192项。同时,注重改革相关软件系统的升级,信息归集、监管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措施更加全面。

问:“证照分离”改革后市场会不会乱?违法行为有没有人管?

答:市场不会乱,有人管!

“证照分离”改革就是由原来的“重审批轻监管”变成现在的“轻审批重监管”。《实施方案》中明确强调,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坚决纠正“以批代管”“不批不管”等问题,杜绝监管盲区。“谁审批、谁监管”是指依法享有审批许可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谁主管、谁监管”是指依法享有行政管理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对其主管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对未取得许可证件擅自从事许可项目经营的违法行为,有关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制止和查处。

《实施方案》还根据行业特点,从三个方面明确了监管方法,对一般行业、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重点领域,落实全覆盖重点监管,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发挥信用监管基础性作用,建立企业信用与自然人信用挂钩机制,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同时,建立健全严重违法责任企业及相关人员行业禁入制度,增强监管的威慑力;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量身定制监管模式。

问: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后,企业还要注意什么?

答:一是要正确理解营业执照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改革后,实行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申请人办“照”时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一编制的规范目录中自由选择规范条目申请登记。经营范围规范目录将会根据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及时调整更新。规范目录中的经营范围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经营范围”,这些行业的企业领取“照”后即可开展经营;另一类是“许可经营项目”(含前置许可经营项目和后置许可经营项目),企业进入这些行业开展经营,除领取“照”外,还必须办理相关许可“证”件。若未取得相关许可“证”件就开展经营活动,属无证违法经营行为,有关主管部门将依法对其进行查处。

二要明白“有关主管部门不得以企业登记的经营范围为由,限制其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或者其他政务服务事项”。改革后,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直接去主管部门申办许可证件,主管部门不得以企业登记的经营范围为由,限制其办理相关许可证件。

三是要明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是指与企业营业执照中的经营范围密切相关,企业不取得许可就不能进入特定行业或领域开展经营的行政许可事项。

问:此次“证照分离”改革会给企业带来哪些红利?

答:首先,是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先照后证”改革,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落实企业登记注册前置许可。推行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按照全国统一的经营范围规范目录,为企业自主选择经营范围提供服务。企业申请的经营范围涉及许可事项的,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将企业信息推送至相关主管部门,企业超经营范围开展非许可类经营活动的,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处罚,相关主管部门不得以企业登记的经营范围为由,限制其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或者其他政务服务事项。

其次,是加强电子证照归集运用。依托全国企业电子证照库,在2022年底前全面实现涉企证照电子化,实现跨地域、跨部门互认互信。在政务服务、商业活动等场景普遍推广企业电子应用,凡是通过电子证照可以获取的信息,一律不再要求企业提供相应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