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关于印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8日 信息来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 编辑:贾蕾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

各师市、院(校),兵团机关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已经兵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12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

“十三五”时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各族职工群众通过健身促进健康的热情日益高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29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兵团人口比例达到37.5%以上。为助力体育强国和健康兵团建设,促进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高各族职工群众生活品质,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结合兵团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兵团发展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各族职工群众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8.5%以上;师市、团场(镇)、连队(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15分钟健身圈覆盖质量不断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兵团各族职工群众的体育健身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举步可就,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更为便捷,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产业成为兵团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体育在发挥先进文化引领、赓续红色血脉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二、主要任务

(三)推进全民健身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精简行政手续,敦促相关政策落地,激发群众体育的市场活力,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加强南疆师市品牌创建和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打造“一团镇一品牌、一师市多品牌”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对于有市场接纳和培育能力的项目赛事活动向社会开放,调动全社会力量促进全民健身。探索发展乡村健身休闲产业和健身休闲特色乡村建设,紧密结合美丽连队、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休闲健身区、餐饮住宿区、田园观光区、农牧业服务区等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鼓励“体育+旅游+文化”等综合体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体育旅游品牌体系,运用市场化方式打造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精品线路、精品目的地等,推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深度变革。

(四)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体育公园建设指导意见,制定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盘活师市、团场(镇)空闲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土地复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优先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断提高师市、团场(镇)、连队(社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质量。依托山水资源特色、结合城市更新等,新建20个以上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馆等健身场地设施;新建健身步道不少于100公里,逐步建立覆盖全域的步道体系;完成团场(镇)、连队(社区)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100个以上;新建、改扩建带有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的公共体育场10个以上(实现兵团每个城市至少有1个的目标),新建社会足球场15个以上,进一步提高覆盖率;主动对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配置智能健身器材等智能设施设备的智慧健身设施12个以上,信息数字化升级改造公共体育场馆5个以上;新建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5个,配建群众滑冰场5个,老旧健身设施更新要适应新标准、新要求,推进健身场地设施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网,提档升级。加强南疆师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统筹体育和公共卫生、应急避难(险)设施建设,推广公共体育场馆平战两用改造,在公共体育场馆新建或改建过程中预留改造条件,强化其在重大疫情防控、避险避灾方面的功能。有关改造应符合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健身设施规划建设标准规范进行建设,健身设施不得挪做他用。支持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装配式健身馆、笼式足球场、拼装式游泳馆。充分挖潜利用现有公共体育设施,加强对公共场所室外健身器材配建工作的监管,确保健身设施符合应急、疏散和消防安全标准,保障各类健身设施使用安全。

支持并督促体育场馆分时段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优化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管理方式,加大场馆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的开放力度。推动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对符合对外开放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进行社会通道改造,委托专业机构集中运营,促进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开放。做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鼓励社会力量承接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

(五)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因时因地因需开展职工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巩固拓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推动师市、团场(镇)、连队(社区)足球、篮球、排球的普及开展。大力开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汽车越野拉力运动、沙地运动、冰雪运动、马术运动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以兵团举办的大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为引领,推动师市举办本辖区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赛事活动,构建兵团、师市、团场(镇)、连队(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支持师市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结合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和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等主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培育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发挥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鼓励举办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按照国家运动项目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举办运动项目业余联赛,普及运动项目文化,发展运动项目人口。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成果惠及各族职工群众,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

支持打造线上线下比赛相结合、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连队(社区)运动会”等各族职工群众喜爱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承接连队(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项目,激发社会体育组织协办赛事活动的积极性,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创造便利条件。赛事活动组织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等安全管理要求,制定相关预案。

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升全民健康和免疫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健康兵团行动系列工作中大力提倡居家健身,推动国民营养计划,鼓励师市与线上运动平台、社会健身俱乐部合作开办居家健身课程,邀请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健身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健身直播活动,普及运动健身知识、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激发健身热情,培养兵团各族职工群众终身参与健身运动的习惯。

(六)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定期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推广“群众身边的健身课堂”,开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学健身大讲堂。积极探索与线上运动平台合作开发居家健身课程,推动后疫情时代居家健身常态化。加强体医融合的体质监测试点建设,推广个人健康档案和运动健身服务。

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结构,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提升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充分利用好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支持建设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驿站。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大赛、交流展示大赛,评选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作用,开展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体育、医疗领域专家权威效应以及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健身达人引领效应,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加强科学健身指导。

(七)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兵团、师市成立体育总会,构建以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级单项体育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和体育俱乐部、健身团队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支持兵团单项体育协会向师市、团场(镇)延伸,夯实全民健身组织基础。发挥体育总会在全民健身中的龙头作用,加强各级体育总会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规范兵团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龙头示范作用。按照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总体要求,培育和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增加体育社会组织数量,加快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推动其社会化、法治化、高效化发展,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鼓励和支持体育社会组织构建有支部、有场地、有活动、有经费、有服务的发展新格局。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为连队(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提供体育服务。开展体育社会组织等级评定,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示范效应明显的体育社会组织,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推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参与体育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八)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以兵团青少年运动会暨各运动项目青少年锦标赛、冠军赛、兵团校园足球校际联赛总决赛为引领,以各运动项目U系列竞赛、校内联赛、校际联赛、冬令营和夏令营为抓手,丰富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提高兵团竞技体育水平,推动竞技体育发展。加快兵团竞技体育专业运动队建设,支持兵团竞技体育运动学校发展。依托第一师阿拉尔市建立兵团南疆足球青训基地。推动师市依托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业余体校,并建立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推进兵团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布局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业余体校建设相衔接,优化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项目结构,加快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数量质量。

(九)强化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突出问题的体育干预。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帮助青少年掌握2—3项体育运动技能,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鼓励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提供专业体育服务。因地制宜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活动。

大力发展职工体育。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及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地就近”原则,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主题活动,推动各族职工群众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健康水平。

着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积极开展具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健身活动,大力推广且里西、叼羊、赛马、射箭、民族舞蹈等民族体育项目。积极参加全国、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以体育活动为载体的“五共同一促进”创建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重视老年人健身工作。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适老性健身设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老性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实现老年人体育健身社会化、生活化,确保老年人身体健康。

保障残疾人健身。推广普及简便易行的残疾人健身项目,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全民健身助残工程,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活动开展。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重视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

(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满足各族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助推健康兵团、旅游兴疆战略,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兵团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经纪、体育培训、体育传媒等服务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条。

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开发健身产品,提供体育培训服务。围绕体育产业规划、城市体育用地供给、社区体育设施配套、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等要素,积极打造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发挥足球、篮球、乒乓球、体育舞蹈等赛事作为体育消费龙头的带动作用,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

加快体育产业跨界融合,促进体育与旅游业、交通通信业、食品业、服装业、医疗保健业、机械业等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的融合发展,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改善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大力拓展体育消费市场潜力,使体育产业发展成为经济的增长点。

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设置体育产业相关专业,形成有效支撑体育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校企合作,培养体育产业项目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应用型专业人才。

(十一)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深度嵌合,主动融入新疆大局,推动兵地在公共体育服务、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和体育产业等方面深度融合。务实推进体育对口援疆工作,促进形成体育文化交流交融、产业发展共赢、公共体育服务共享、区域体育协调推进的共同发展局面。

加快体教融合发展。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健全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各级各类业余体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体教深度融合的青少年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体系,努力实现“把运动队办到学校,让优秀运动员从校园走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体育专业人才和机构为学校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提供指导服务。深入推进体育传统特色示范校及冰雪运动特色示范校建设。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

促进体医融合发展。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加强对不同职业人群、不同年龄段人群运动促进健康、运动伤病预防、体质健康干预和指导。鼓励社会力量建设运营体育医院、运动康复中心、健康养老中心、运动医学实验室等体医融合实体机构。加强运动处方师培养,试点推进“体医融合”社区体育健康促进项目。

推动体旅融合发展。推行健康旅游理念,积极探索打造1—2个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区,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精品项目和精品目的地等。鼓励在景区建设健身步道、骑行车道及相关体育场地,将登山、徒步、露营、路跑等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发展体育旅游的重要方向。全面开发冰雪旅游、沙漠旅游资源,通过开展冰雪赛事、沙漠体育等广泛宣传推介兵团冰雪、沙漠旅游。

(十二)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弘扬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推广体育文化,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民族团结、增进邻里交往、增强民族认同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弘扬健康新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

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推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体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促进作用,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挖掘传统体育文化,讲好群众健身故事,树立全民健身榜样。参与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武术、龙舟、围棋、健身气功等推动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打造多元体育文化交流平台,积极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

三、保障措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领导,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师市要把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本辖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按照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的原则,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分配、工作监督评估和协调跨部门联动;兵团各有关部门要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政策、目标、任务相对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兵团体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本计划,并对各师市、兵团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指导。

(十四)加大资金投入与保障。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兵团各级应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投入。自2022年起,兵团本级体育事业发展经费在人均6元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标准;各师市、团场(镇)也要相应增加投入。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抓紧细化体育场地设施规划、用地、开放运营、开展社区体育、居家健身、深入推进青少年体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等政策落实措施,指导师市做好有关工作。师市负责主体责任落实,履行资金支出主体责任,将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开放利用和开展群众体育、推进青少年体育、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纳入重点工作安排,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分工合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十五)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树立新型体育人才观,发挥人才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努力培养适应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研究、指导、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创新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在人才培训中的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积极引导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培养社区体育工作者、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群众赛事活动组织、体育社团管理、体医养融合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全民健身提供人才保障。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人才培养,形成多元化的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竞技体育教练员、指导群众体育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

(十六)加强体育领域安全保障。对各类体育设施的安全运行加强监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加强赛事活动相关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落实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并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基础上,采取技术保护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坚持防控为先,坚持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十七)推进体育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线上和智能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支持开展智能健身、云赛事、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利用好国家社区体育活动管理服务系统、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和公共体育设施电子地图,推动建立兵团、师市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健身设施查询预定、赛事活动组织、体育培训报名、健身指导等服务,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跨系统对接信息资源,促进体育与旅游、医疗、卫生、养老、交通等相关行业的深度融合,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兵团竞技体育竞赛、运动员管理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竞技体育服务智慧化管理。

(十八)严格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师市在2022年初完成本级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制定,做好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报兵团体育行政部门备案。2023年兵团将对本实施计划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2025年将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对重点目标、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形成包括媒体在内的多方监督机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

2022年1月1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