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绘一幅“生态画卷”予后人

——看兵团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向纵深推进
发布时间:22年06月05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王惠榕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姜蒙 朱丹丹

1

无人机拍摄的塔里木河二师三十一团河段(资料图片)。经过多年综合治理,如今的塔里木河下游两岸生机勃勃,筑起的生态林、经济林、道路林、农田防护林、居民绿化林五道生态屏障,有效阻隔了塔克拉玛干和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合拢。 李嘉成 摄

2

二师三十七团招商引资企业铁门关市芸辉肉苁蓉种植专业合作社员工将新出土的荒漠肉苁蓉摆上货架(资料图片)。三十七团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种植荒漠肉苁蓉1万亩,走上了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 杨铁军 摄

3

在七师一二八团居民区的一棵胡杨树上,一只啄木鸟在为雏鸟喂食(资料图片)。近年,一二八团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团场繁衍生息的鸟类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张西安 摄

4

在八师一三四团十八连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护林员在察看春季梭梭病虫害发生情况(资料图片)。雪峰 摄

说到新疆的自然环境,人们总会随口吟出“平沙莽莽黄入天”“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大诗人岑参不会想到,这些诗句,成了人们心中千年难以破除的刻板印象。

然而兵团人不信邪,就是要担负起生态卫士职责,誓要改变这一印象。多年来,兵团人拿起“绿色画笔”,在风头水尾、沙漠边缘、边境一线抵御风沙、植树造林,在亘古荒原上细细描绘,终成一幅令世人称道的“生态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兵团党委紧跟党中央步伐,近年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要点,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兵团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筑起“绿色长城”阻挡沙漠扩张,让河流持续为绿洲灌注能量,扫除头顶的灰霾重现碧空如洗……兵团人用勤劳和汗水在天山南北描绘出的这幅美丽画卷,送给自己,更要留予后人。

以“两山”理念为引领,履行生态卫士职责

“随着生态的改善,保护区各种鸟类明显增多,如今,像黑鹳、金雕、卷羽鹈鹕这样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也时常可以在这里拍到。”5月31日,在六师五家渠市青格达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摄影爱好者金正深一边向记者展示着他拍摄的鸟类照片,一边感叹着环境的改善。

无独有偶,在千里之外的九师一六五团巴依木扎风景区,在团场开宾馆的“土向导”姜建军也带着拍客们走近了“网红鸟”黑琴鸡。“鸟类是忠实的‘环评师’,哪儿环境好,鸟儿最知道。近几年,巴依木扎出现了黑琴鸡、纵纹腹小鸮、岩雷鸟等珍禽鸟类,说明团场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姜建军笑着说,“众多游客来观鸟,旅游业发展快,我的生意自然也越来越好。”

金正深的照片和姜建军的生意,正是近年来兵团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有力佐证。

发展理念对头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就能随之跟进了。多年来,兵团不断强化生态环保顶层设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履行生态卫士职责,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高位推进。仅2021年,兵团党委常委会和兵团行政常务会就20次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兵团领导先后158次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督察整改工作作出指示批示,有力引领带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除此以外,兵团科学编制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大气、水、土壤监测等专项规划,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当好生态卫士 建设美丽兵团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等,明确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推动全面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兵团。

为完善考核机制,兵团还将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情况纳入兵团环境保护委员会生态环境目标考核,首次与10个部门签订“兵团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

有力的措施带来的是显著的成效。2021年,兵团9个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较2020年下降0.6个百分点,扣除沙尘影响后,PM2.5年平均浓度较2020年下降9.8%。兵团河流水质总体状况为优良,11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状况稳定。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5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达到较好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全力攻坚污染防治

“在电厂原有湿法脱硫废水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新工艺,实现废水零排放。”

“冷却塔填料更换、系统整体改造,改变配水方式和冬夏季运行模式,消除白烟的同时达到节水目的。”

“运用高背压余热供热和尖峰冷却两项技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

翻看新疆天富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的环保“日志”,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兵团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决心。

近年来,兵团聚焦难点、精准发力,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场发起了“冲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开展“乌—昌—石”“奎—独—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兵地联防联控;指导六师五家渠市和八师石河子市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督促99家企业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分级管控要求,督促师市加强团场连队燃煤小锅炉治理和监管;组织兵地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联合开展5轮次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源指导帮扶。

——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整治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推进兵团重点流域“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兵团团场(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率达到100%;加大国控水质断面环境监管力度,加强蘑菇湖水库、青格达水库等重点湖泊河流治理督促工作,兵团国控断面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加强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开展兵团排污口排查,加大小海子水库、前进水库等良好水体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推进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废弃农膜污染综合治理考核,对146个团场740个连队3700个点位完成抽样检测分析达到国家标准;推进连队生活污水治理,兵团1400个连队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占比75.2%;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和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制定印发《兵团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工作方案》,不断强化兵团危险废物环境管理工作。

同时,兵团持续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大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近两年共投入资金1200万元用于4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湿地退化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兵团已建立总面积超过16万公顷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2处。

绿水青山尽展笑颜,满足群众生态期待

每次爬上团场边的沙丘,六师红旗农场退休职工马献民都会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动——一边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一边是郁郁葱葱的绿洲,中间是他和团场职工群众亲手种下的沙枣、梭梭等固沙植物。

在马献民的记忆里,半个多世纪前的团场,别说有成片的树木,就连道路时常都会被移动的沙丘掩埋。

“以前,风沙一来都睁不开眼睛,种上的庄稼风沙一吹全倒了,生活太难了。”马献民说,比沙漠更顽强的是人,“我在沙漠里种了19年树。在沙漠里种树很难,都是一棵棵种出来的,绿色奇迹就是这样一步步干出来的。”

如今,青山披翠、碧水蜿蜒,兵团人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筑起了“绿色长城”。如马献民所说,现在树多了,日子也好过了。

对兵团人而言,如果说过去植树造林,更多出自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朴素生态危机意识,而如今增林扩绿,则是源自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自觉践行。

走进二师三十八团梭梭接种肉苁蓉种植基地,一株株生长在梭梭林中的肉苁蓉迎风摇曳,在漫漫黄沙中呈现出勃勃生机。

“过去谁能想到还能在沙漠里挣钱。”三十八团八连种植户寇新军高兴地说,他种植肉苁蓉5年了,今年还在地头养了蜜蜂,“蜜蜂能提高梭梭与肉苁蓉的接种率,产出的肉苁蓉花蜜也非常受消费者欢迎。”

2016年,三十八团引进了梭梭种植技术,引导部分职工在团场西侧6000余亩沙地上种植梭梭并嫁接肉苁蓉。经过几年发展,种植技术不断成熟,预计今年肉苁蓉每亩产值可达2000余元,年总产值可达1200余万元。

近年来,二师铁门关市坚持“织绿”与致富并举,以科技为先导,因地制宜种植红柳、黑枸杞、梭梭、肉苁蓉等生态经济兼用树种,将防沙治沙与发展特色林果业相结合,让茫茫沙漠绿起来的同时,也让职工的腰包鼓了起来。

兵团把环境建设、生态改善和职工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利用水土、光热资源,发展特色林果业,并积极推广林药、林粮、林畜发展模式,培育和引进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林下经济。截至目前,兵团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300万亩。

除此以外,兵团还将在“十四五”时期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建设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进一步丰富沙漠生态旅游产品、提升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升级河湖湿地生态旅游产品,让更多职工群众共享生态旅游发展成果。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新起点上,要在“走在前、开新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就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兵团,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兵团,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兵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