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阿拉尔经开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产业集聚——

一个产业园区的逐“绿”之路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04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兰君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李和平 林国强

01

阿拉尔市中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废污处理系统鸟瞰(摄于11月26日)。2017年以来,中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持续对废物、废水处理设备实施技术改造,通过采取节能减排、资源二次利用等措施,使废水、废气、废料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实现企业绿色发展。林国强 摄

02

工作人员在操作中水回用MBR膜处理系统(摄于11月26日)。阿拉尔市兴美达印染有限公司自投产以来,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先后投入2000万元建设中水回用处理系统,通过应用MBR膜处理、RO反渗透等技术,实现印染废水回收再利用。目前,该公司日处理印染废水4000立方米,中水回用利用率达46%以上。林国强 摄

03

工人在察看生产线上的炉渣到位情况(摄于11月27日)。阿拉尔市衡暖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将炉渣、矿渣等工业固体废物加工成矿粉、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实现了资源“吃干榨净”、综合利用。目前,该公司每年可生产矿粉20万吨、粉煤灰25万吨。 林国强 摄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阿拉尔经开区”)成功跻身“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成为兵团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近年来,阿拉尔经开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聚焦推动绿色产业集聚、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精准发力,通过共建共享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及废水治理和中水回用、工业固体废物收集处置等环保公共基础设施平台,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节本增效,助力一师阿拉尔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1至10月,阿拉尔经开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47.5亿元,同比增长25.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26.7%,经济发展活力十足。

变“废”为宝 促进高效生产

11月26日,位于阿拉尔经开区的阿拉尔市中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纺织”)酸站车间内,工人们忙着将新生产的元明粉产品进行装袋、码放,准备外运。

“以前我们的芒硝没有利用价值,只能当作废料处理,后来通过更新设备技术,安装先进的提硝设备,将芒硝废料送进干湿滤机进行分离,再通过中和桶进行pH值调控,最终得到元明粉产品。”中泰纺织酸站车间副主任侯朝举介绍,“现在公司元明粉的日产量大概在120至150吨,真正实现了废料回收再利用。”

近年来,中泰纺织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改造升级制酸元明粉装置,成功将本属于末端废料的芒硝100%就地转化,生产出具备染棉促染、酸性染料缓染以及洗涤用品原料等功能的元明粉。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元明粉成为行业内的“热门”产品,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变“废”为宝,将芒硝废料转化为元明粉,每年可为中泰纺织节约成本近170万元,累计效益可达到2000万元,实现了废物利用、节能降耗、降本增效。

作为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泰纺织在提升特色纺织服装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加大对绿色环保和循环产业的投资力度。2017年以来,该公司先后投入15亿元资金,用于废物、废水处理和设备技术改造,通过实施节能减排、二次资源利用等措施,让废水、废气、废料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实现企业绿色发展。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形成年产30万吨粘胶纤维、8万吨浆粕、30万吨废气制酸的生产规模。

企业生产能耗大,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中泰纺织从实际出发,依照“源头节水、过程控制”的方式,通过采取装置提标升级、工艺优化等一系列措施,实现废水“清污分流、污污分治、变废为宝”。如今,该公司每天废水排放量降低至4万立方米,每吨粘胶纤维提盐量提升至350公斤,废水含盐量降低至每升1.2万毫克。

“通过实施一系列环保措施和设备改造升级,企业真正实现对整体废水里的盐进行再回收利用,废水中的盐含量大幅降低,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同时,产出的产品还能为企业增效。”中泰纺织安全环保处处长陈龙说。

在发展中践行“绿色”,在“绿色”中持续发展。近年来,阿拉尔经开区依法依规对落后产能、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设施进行改造,促进产业迭代升级,在废料转化、中水回用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出台相关政策和财政奖补措施,在带动企业节约成本、降低能耗的同时,也为客商投资、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如今,在阿拉尔经开区,像中泰纺织一样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越来越多。阿拉尔经开区以园区骨干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企业内部循环、产业循环、园区循环、经济循环、生态循环”五位一体的循环产业体系,一个绿色产业园区悄然崛起,一座座绿色工厂不断涌现。

中水回用 挖掘节水潜力

在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中,印染环节位于产业链中部,棉纱、混纺材料、布匹等需要经过印染,才能流动到下游进一步加工。

作为在阿拉尔经开区落户最早、规模最大的批量纺织印染企业,阿拉尔市兴美达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美达公司”)于2018年9月投产,填补了一师阿拉尔市纺织服装产业链印染环节的空白。

作为一家以纺织品生产、坯布印染为主的纺织精加工企业,兴美达公司依托一师阿拉尔市的棉花资源优势,实现棉花原料就地转化,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印染企业产能的“高需求”和环保的“高要求”,兴美达公司自投产以来,就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在“增”与“减”之间寻找高质量发展新路。该公司先后投入2000万元,建设中水回用处理系统,通过应用MBR膜处理、RO反渗透等技术,将印染废水进行回收再利用。目前,该公司日处理印染废水达4000立方米,中水回用利用率达46%以上。

“我们在建厂之初,就配套安装了中水回用以及环保装置系统,成效明显。”兴美达公司副总经理廖君说,“我们还要根据生产情况,不断更新完善设备装置,改进处理工艺流程,让中水回用和废水排放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企业标准,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废水、废料更好回收利用,兴美达公司还在环保达标的基础上,投资1800万元,进行盐回收系统装置建设和软化水处理系统更新完善,通过一系列工艺进行废水除盐除硬。目前,该公司印染盐水日处理量达400立方米,工业软化水日处理量达5000立方米。

“下一步,我们还将投资500万元,用于臭氧处理系统的建设,通过去除工业废水里的染料、助剂、无机盐等,促进企业印染技术迭代升级,不断补强印染中间环节短板,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廖君说。

在打造产业板块的基础上,阿拉尔经开区结合产业布局,不断做好“水”文章,通过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和重复利用,积极推广应用中水回用技术,推进企业内部废水“分质处理、分质回用”及深度处理回用、冷却水回收利用,大力推广膜处理中水回用技术,针对重点耗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开展水资源阶梯循环利用,减少工业新鲜水用量,减少废水排放量,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节水潜力。

近年来,阿拉尔经开区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精准布局产业项目,全链条推进源头减排、过程减排和末端固碳等技术应用,聚力降低园区物耗、水耗和能耗,不断加强对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升级,实现废弃物转变成资源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吃干榨净” 创造更大效益

11月26日,记者走进阿拉尔市衡暖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衡暖建材公司”)粉磨车间,只见炉渣、矿渣等工业固体废物正通过传送带被送入磨机,经过一系列工序后,被加工成矿粉、混凝土等。

衡暖建材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施工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建材专业生产企业。该公司将阿拉尔经开区部分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炉渣、矿渣等工业固体废物加工生产成矿粉、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实现了上下游产业链紧密联动,将生产原料“吃干榨净”。

“我们公司每年可以消耗园区3万吨各类炉渣,这些其他企业用不了的废料,成为我们企业的生产原料。现在公司每年可生产矿粉20万吨、粉煤灰25万吨,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衡暖建材公司粉磨车间主任王仁重说。

与此同时,衡暖建材公司还通过利用一师阿拉尔市及周边丰富的各类工矿企业产生的矿渣、炉渣等固体废弃物资源,进行脱硫石膏粉的生产。目前,该产品已经在石膏砂浆、石膏腻子、石膏砌块、石膏板材以及医用石膏等新型石膏制品中成功应用,每年仅脱硫石膏这一款产品,就可为企业创造4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下一步,我们计划将工业废料加工成水泥复合粉抹面砂浆等产品,相关生产线预计明年建成投产,为经开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贡献更大力量。”衡暖建筑材料公司办公室主任保永峰说。

近年来,阿拉尔经开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共享经济,积极引进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其中,阿拉尔市南疆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预焙阳极生产项目、衡暖建材公司建筑材料生产项目、新疆巨科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粉煤灰加气块生产项目等多个绿色低碳循环项目已投产达效,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2017年以来,阿拉尔经开区万元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2%、水耗年均下降9.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年均下降31.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先后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

“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大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实施补链、强链、延链行动,全力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水平,推动绿色产业集聚,为忠诚履行新时代兵团职责使命、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阿拉尔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洪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