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漫步在兵团各个城市、团场和工业园区之中,随处可以看见蓝天白云、绿荫如盖、田野美景。70年来,一代代兵团人栉风沐雨、扎根边疆,同新疆各族人民一道,把亘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态奇迹。
从顶层设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到加大力度防治大气、水、土壤污染,再到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生态安全屏障……70年来,兵团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兵地生态共治共享,让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城更靓,绘就了一幅美丽兵团新画卷。
昔日荒漠戈壁,今朝绿意盎然,每一寸土地都激荡着兵团人无尽的自豪。
制度先行,守护绿水青山
兵团多数团场建在沙漠边缘和边境沿线,是抵御风沙侵袭、保护绿洲生态的第一道屏障。如何破解“生态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状况?兵团上下的共识是,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长期以来,兵团党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规划先行、环保优先,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夯实基础,制度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陆续发布实施,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兵团党委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兵团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统一领导兵团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着力构建大生态、大环保工作格局。
近年来,兵团相关部门编制了《兵团生态功能区划(修编)》《兵团生态十年调查报告》《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等一系列生态保护规划,为规范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印发《“十三五”时期兵团环境保护规划》,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细则》《兵团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兵团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兵团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对兵团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明确了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一系列制度性文件的陆续出台,建立起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将兵团生态文明建设逐步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改善环境,提升“幸福指数”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
“在团场生活这么多年,环境的变化太大了:小区更干净了,道路更畅通了,公园广场也更美了。”一直在十三师红星二场生活的退休教师唐承瑛说。
开窗见绿、出门入园、抬头赏景、花鸟为邻,树越来越多,景越来越美……近年来,红星二场加大投入力度,持续改善环境,有效提升了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头连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级党政必须面对的“必答题”。兵团党委牢固树立和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切实履行生态卫士职责,统筹相关部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抓手,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23年,兵团10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6%;优良天数比率71.8%,比上年增加0.7个百分点(增加76天),重污染天数比率2.8%,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减少19天),一度被雾霾笼罩的天空被逐渐擦亮。
2023年,兵团国考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2.6%,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2.6%,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截至目前,兵团农用地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得到有效保障,废弃农膜污染综合治理地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环境得到有效管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70年来,兵团广大职工群众欣喜地见证了生态环境向“美”转变,深刻感受到城市“颜值”和“气质”的持续提升。
植树造林,夯实绿色根基
金秋时节,驱车行驶在二师三十三团,只见梭梭、红柳等植被生机盎然,麻雀、斑鸠等动物在林带中栖息,职工群众在田野间忙着秋收,组成一幅美丽生动的生态画卷。
兵团人对沙漠、荒原并不陌生。70年来,一代代兵团人与风沙的搏斗从未停止,他们扎根在风沙肆虐、几乎寸草不生的沙漠戈壁,逐步建起环绕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的绿色生态带,形成乔木、灌木、草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了绿洲生态经济网,创造了从“沙进人退”“沙逼人走”到“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人间奇迹,探索出一条沙漠增绿、发展增质、产业增效、职工增收的生态建设发展之路,交出了荒漠化防治的“兵团答卷”。
绿水青山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也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对兵团人而言,如果说过去植树造林,缘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朴素生态危机意识,而如今增林扩绿,则是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自觉践行。
近年来,兵团把环境保护、生态改善和职工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产业,加快推进特色林果业标准化、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建设,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目前,兵团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年产干鲜果品超过400万吨。
从小块绿地到万顷良田,再到广袤绿洲,兵团积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三北”工程六期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依托,科学谋划国土绿化和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加强资源监督管理,加快推进退化人工防护林、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全面提升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截至2023年年底,兵团拥有林地总面积1605.9万亩、森林面积1430.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5.08%;拥有草原总面积2982.1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41.57%。
如今,以生态为底色的兵团,正散发出独特内涵和无限魅力。
低碳循环,推动绿色转型
在石河子1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天富40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一组组多晶硅太阳能板吸收着太阳的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后向附近的电网输送;在五家渠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向绿而行”的企业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兵团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出重大步伐。
近年来,兵团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拓展绿色发展赛道,把绿色低碳和节能减排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培育和发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绿色发展,底色在绿、关键在发展。“十三五”时期,兵团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1.59%,较“十二五”年均下降27.78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截至2023年年底,兵团已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绿色工业园区2个,20家企业(生产线)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水平。
从工厂到连队,从生产到生活,如今的兵团正不断汇聚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劲动力,奋力书写兵团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