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图木舒克市社火巡游展演现场(摄于1月18日)。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俊伟 摄
1月27日,阿拉尔市市民观看舞狮表演。当天,一师阿拉尔市社火表演队开展首次巡回展演,喜迎新春佳节。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清 摄
1月29日,在二师三〇团社火活动现场,演员们表演扭秧歌。 古丽米热木·吉力力 摄
1月25日,在于田县社火活动中,来自十四师二二五团社火队的演员们身穿节日盛装,为地方群众送上了一场精彩演出。十四师二二五团提供
八师石河子总场北泉镇社火队表演抬花轿(资料图片)。 八师石河子市群艺馆 提供
金蛇贺岁,春满神州。2025年蛇年春节,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天山南北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让这个春节的年味非同以往。
1月18日,兵团2025年新春社火暨“欢欢喜喜过大年”系列活动在三师图木舒克市启动。来自兵团各师市和巴楚县的7个表演方阵1000余人的演出阵容,为当地职工群众带来了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等传统社火表演,激昂的唢呐、震撼的锣鼓、热闹的舞龙舞狮表演,共同勾勒出一幅热闹喜庆的新春画卷。该系列活动从1月18日持续至2月12日,其间,兵团各师市团场陆续举办各具特色的社火表演,为职工群众带来了年味十足的新春文化盛宴。
“社火”,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传承。它是民间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盛大狂欢,是古老农耕文明的鲜活见证。这个春节,地处西北边陲的兵团各个团场,也因社火洋溢出别样浓郁的年味。
在兵团,社火为什么这么火?关注度为何如此之高?让我们一起走一走、看一看,共同感受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西北边陲注入的浓浓年味。
在精彩表演中增强文化自信
“咚咚咚,锵锵锵”……春节期间,一场场社火表演,让三师图木舒克市的新春年味愈发浓郁,锣鼓喧天中,人们用力量和激情点燃了闹新春的喜庆气氛。
鼓号声起,打头阵的三师图木舒克市舞龙社火队十几个队员舞动4条长龙,或腾跃、或滚动、或盘起、或穿插,追逐着前方的绣球,不停地扭、挥、仰、跪、跳、摇,几番上下,将龙腾飞跃的气势呈现得淋漓尽致。
紧随其后的舞狮队伍不甘示弱,两只狮子闪展腾挪、飞奔纵跃,或眨着眼睛向围观群众“卖萌”,或俯下身子采青,赢得现场掌声阵阵,叫好声连连。
社火表演现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各族职工群众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一个个精彩瞬间,共同感受新春的欢愉和传统的年味。现场暖意融融,一派红红火火的节日景象。
在兵团,社火表演包含踩高跷、扭秧歌、划旱船、舞龙舞狮、威风锣鼓等多种形式,演员们通过高难度的动作和精心的编排,演绎出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戏曲的融入,更是为社火表演注入了灵魂。或高亢、或婉转的唱腔,穿透冬日的严寒,讲述着一个个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潜移默化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三师图木舒克市社火表演中,戏曲水袖舞《水墨兰庭》《五虎迎新春》《挂画》《黄鹤楼》《三滴血》《游龟山》《斩单童》《大登殿》《沙家浜·智斗》《扈家庄》等秦腔表演,赢得观众们的阵阵喝彩。
“社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表演形式传递着人们对新春的美好祈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各族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各族职工群众的心灵深处。”兵团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李江对记者说。
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自天南海北的军垦战士和支边青年用汗水和双手,把沙漠戈壁变成了良田绿洲,同时也将全国各地的民俗文化带到了天山脚下,社火就是其中之一。
每逢元宵佳节,彼时驻地在喀什的三师都会举办社火进城活动,来自各个团场的文艺队,把东北秧歌、陕北腰鼓、江南旱船、山西锣鼓等传统文化表演送进喀什古城,营造团结祥和的节日气氛。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表演,受到了当地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社火表演现场,铿锵的锣鼓声响彻天空,灵活的瑞狮、蜿蜒翻腾的长龙、翩翩起舞的秧歌队,还有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等经典形象一一现身,几乎半个喀什市的人们都涌向古城看社火,热闹极了。”在三师文工团原团长刘皖新的记忆里,每年的社火表演,总能在当地引起轰动。
这几年,新疆社火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社火队伍逐年增多,举办规模、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来自兵团的社火队伍也积极参与到地方县乡的社火表演中。
1月25日,和田地区于田县2025年“瑞彩盈龙辞旧岁·金蛇狂舞迎新春”春节社火展演活动拉开帷幕,在参加演出的20支队伍中,来自十四师二二五团的社火队伍一亮相,就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二二五团社火队伍中,威风锣鼓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56岁的阿依奴尔罕·麦麦提艾萨便是威风锣鼓队中的一员。“虽然每年都参加社火表演,但今年的感受格外不同。”阿依奴尔罕·麦麦提艾萨说,“我们这支威风锣鼓队建队只有5年,每次表演和训练,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喜爱这项活动。”
近年来,兵团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文化润疆,通过开展“胡杨艺术”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举办兵团基层文化能人大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进万家”兵团职工社火展演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为文化人才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锻炼壮大民间文艺队伍,弘扬传统民俗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
李江告诉记者:“目前,兵团共有各类社火表演队200支左右,通过在兵团和地方开展社火表演,既凝聚了人心,提振了职工群众的精气神,又促进了传统社火的传承与保护,带动了中华传统文化在基层的繁荣与发展。元宵节期间,兵团各级工会还将组织开展系列社火和赏花灯活动。”
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中绽放夺目光彩
这几天,八师石河子总场北泉镇老年花棍队队长刘洪英忙着跟同伴们为元宵节演出加紧排练,虽已年过花甲,但她的动作依然干净利索,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干劲。与此同时,八师石河子总场第一小学少儿花棍表演队也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满是认真的神色。为了演出取得更好的效果,石河子总场北泉镇专门为这两支社火表演队请来了辅导老师。
如今,社火已经走进了石河子市各个校园。各所学校通过开展社团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社火的由来,学习舞狮、舞龙、划旱船等传统社火技艺。在八师石河子市,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社火表演中。
“我加入威风锣鼓队已经两年了,在过年期间,自己参与的表演能够给大家带来欢乐,真的很值得!”刚参加完三师图木舒克市社火表演,满头大汗的五十一团二十二连居民王朝福说。
2021年,五十一团邀请山西省霍州市的社火表演艺术家、非遗传承人来团场授课,那是王朝福第一次真正接触社火,并深深地爱上了它。这几年,经过不断学习和训练,王朝福的表演越来越流畅、专业,每年春节,他都会积极主动地报名参加社火表演。
因为融合了武术、杂技、戏剧等艺术形式,社火深受各地群众喜爱。与王朝福一样,兵团许多年轻人利用空余时间积极投身到社火表演中,一招一式尽显青春活力,通过他们的努力,传统社火表演在新一代兵团人的传承中绽放出了别样光彩。
近年来,兵团通过传承培训、宣传展演、交流学习等方式,积极弘扬社火文化,不断壮大社火队伍,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有力促进了社火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增强了职工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社火,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幸福未来的憧憬,凝聚着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精神风貌。”李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