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咔嚓……”明媚春光里,在九师一七〇团万亩沙棘园,清脆的剪刀声此起彼伏,职工群众手持修剪工具,精心对沙棘树进行修剪。
“瞅瞅这枝条上的花芽,又大又密,就凭这长势,今年指定是个丰收年!”一七〇团六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李新民满是期待地说。
一七〇团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边缘,周边戈壁荒滩连绵,同时紧挨全国闻名的玛依塔斯风区。“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砾满地跑”,曾是这里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
“以前一到春天,大风呼呼地刮,小麦、玉米嫩苗刚冒头就全都吹没了。”回忆起过往的情形,李新民记忆犹新地感慨道,“真是被风沙欺负怕了。”
改变发生在2003年。这一年,一七〇团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决定引种沙棘改善团场环境,就此拉开了与风沙较量的帷幕。
刨土、挖坑、栽种……经过多年奋战,一七〇团形成了万亩沙棘生态林。
沙棘林逐渐形成规模,可新问题又摆在了大家面前:这毫不起眼的“酸豆豆”,真有能耐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吗?起初,职工群众满是怀疑,谁也不相信这酸涩的果子能带来财富。
为了让“酸豆豆”变成“金豆豆”,一七〇团成立了沙棘专班与产业促进中心,全力打造沙棘种植、良种繁育、精深加工、电商物流全产业链。
2019年,经与国内多家沙棘企业洽谈对接,一七〇团的沙棘产品凭借卓越品质成功打开市场。当年,种植沙棘的职工平均收入突破7万元,让大家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沙棘产业的巨大潜力。
“沙棘浑身是宝,沙棘果、沙棘苗、沙棘叶都能卖钱。”李新民告诉记者,“去年,我们多培育了10万株沙棘树苗,‘试水’苗木市场。这两天,喀什和西藏的客户还打来电话求购呢。”
在一七〇团,沙棘还实现了“七十二变”:沙棘原浆、沙棘籽油、沙棘冻干全果粉、沙棘茶、沙棘面膜、沙棘黄金奢护精华液等产品种类丰富、畅销全国。
目前,一七〇团沙棘种植面积达5.2万亩,年育苗800万株,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果沙棘集中连片种植基地,团场还先后捧回“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等荣誉,团场职均收入也从2009年的6000元,增长至2024年的14万元。
经济效益攀升的同时,当地气候条件也得到显著改善。数据显示,过去一七〇团年降雨量仅40毫米,2024年增至246毫米;5级以上沙尘大风天气,则从原先的218天左右减少到127天。
“不毛之地建成了‘绿色银行’,大家腰包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好。现在啊,一到开春,大伙儿就自发扛着工具去戈壁滩种树了。”李新民突然指向远处说道,“看,鹅喉羚!好多过去消失的野生动物,这几年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