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悦”览阿拉尔的丝路风情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3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刘娑延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潘许

2

5月1日,在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沙漠之门景区,游客们跨上骆驼,跟随驼队缓缓前行,感受着大漠的雄浑与辽阔。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潘许 摄

近日,塔克拉玛干·三五九旅文化旅游区沙漠之门景区举行“泉涌焕新·启程沙海”2025年焕新盛典暨沙漠露营大会。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经过全面提质升级,这里已成为展现兵团文旅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

活动现场,震撼的鼓阵表演与灵动的水袖舞蹈拉开序幕,全新地标建筑正式亮相。越野车队轰鸣出发,载着游客开启穿越沙漠的冒险之旅;星空露营基地的点点灯光,与璀璨星河交相辉映;驼铃泉亲水区波光粼粼,在沙漠中勾勒出一片绿洲奇观;军垦营地体验区里,三五九旅的红色故事在实景展示中娓娓道来。

据新疆塔里木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余新意介绍:“我们始终践行‘沙漠文旅+沉浸体验’的发展理念,聚焦游客需求,通过创新文旅产品、丰富互动场景,全力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与获得感,让每一位来到阿拉尔的游客都能留下独特而难忘的体验。”

“五一”期间,该景区还推出开城仪式、沉浸演艺、沙漠露营大会、驼铃泉戏水体验等特色活动,让游客在引擎轰鸣中穿越沙海,体验风驰电掣的越野激情;于驼铃悠扬处驻足,沉浸式感受丝路文明的千年积淀与兵团精神的时代回响,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与沙漠之门一脉相连的睡胡杨谷景区,“五一”假期同样迎来旅游高峰。这片被誉为塔里木河流域保存最完整、形态最奇特的原始胡杨林,以其“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传奇,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

踏入睡胡杨谷,形态万千的枯木胡杨扑面而来,在夕阳余晖的勾勒下,虬曲的枝干化作奔兽飞鸟,如天然雕琢的根雕艺术长廊徐徐展开;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中,沉默的胡杨宛如历史的守望者,将千年风沙镌刻的沧桑娓娓道来。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不少枯木上抽出新芽,展现出“与命运抗争、与环境斗争”的顽强生命力,也赋予这片胡杨林独特的精神内涵。

“这里沉睡的胡杨景观实在震撼,让我联想到兵团人屯垦戍边、艰苦奋斗,把荒漠变绿洲的伟大精神,令人由衷敬佩。”山东游客甘建萍感慨道。如今,这里不仅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生态研究者的课堂,更成为广大游客感悟生命力量、传承胡杨精神的重要教育基地。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始终是最鲜明的精神坐标。“五一”期间,作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人气高涨,参观者络绎不绝。馆内,泛黄的珍贵照片定格往昔岁月,斑驳的历史文物承载奋斗记忆,生动再现了屯垦战士“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壮阔史诗,引得无数游客驻足凝视,在沉浸式的参观中追忆先烈的英勇事迹,致敬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年轻群体来到这里“打卡”,来自广东的援疆支教团团长刘清就是其中一位。刘清说:“这次参观让我们对兵团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做好援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为切实提升参观体验,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节前便精心优化参观路线,调配专业讲解员团队,以声情并茂地讲述与场景化引导,让红色教育既有历史纵深感,又饱含浸润心灵的人文温度。数据显示,“五一”期间,该馆累计接待游客突破一万人次,红色教育热度持续攀升。

更令人期待的是,由《亮剑》原班导演团队匠心打造的大型实景剧《三五九旅是模范》即将重磅回归。该剧将依托馆区实景,运用现代光影技术与沉浸式舞台设计,全景重现三五九旅南泥湾开荒、挺进新疆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为观众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红色文化视听盛宴。

从沙漠之门的创新体验,到睡胡杨谷的精神共鸣,再到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的红色传承,一师阿拉尔市正以“文旅+精神内核”为路径,让厚重历史与现代文旅产业同频共振,走出一条独具兵团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今年,一师阿拉尔市将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和“旅游兴师市”战略,以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沙漠之门、睡胡杨谷等重点项目为依托,加快推进“闪耀明珠”文化旅游区建设,通过深化红色文化与生态旅游、研学体验融合发展,完善“红色故事游”“金色沙漠游”等精品线路,全力打造高品质文化旅游目的地。

与此同时,该师市还将继续推动屯垦文化“走出去”,2025年计划在浙江省嘉兴、湖州、绍兴等7市开展系列巡展,实现全省覆盖。同时,围绕“5·18国际博物馆日”等重要节点,持续加强红色文化传播和公共文化服务。聚焦“四季阿拉尔”“四季村晚”等主题,开展一月一主题文化活动;打造“银龄工作室”“军垦小兵”等特色品牌,推动红色研学与旅游市场深度融合,持续激活文旅市场“一池春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