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12名来自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教师在江苏省镇江市完成了为期50天的素养提升跟岗培训任务。依托镇江市教育援疆资源,四师可克达拉市提出“名院名校创建及学术交流项目实施计划”,分批组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到镇江参加培训。
参加培训的可克达拉市第二中学教师马维萍对镇江市推行“学科中心制”的做法感触颇多:“每个学科都有一个教学案,每个教学案都是所有老师参与整理编写、集思广益的成果,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近年来,各援疆省市和对口支援高校始终把教育援疆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筑基工程、民生工程、未来工程,不断创新机制、锚定重点发力,在兵团创新运用“组团式”帮扶、远程教研、名校结对等模式,有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推动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
资源辐射构建育人共同体。一师阿拉尔市依托浙江省台州市援疆力量,构建跨区域教育协作网络,通过创新“双平台双导师”工作机制,形成以援疆教师、后方优秀教师为“双导师”的传帮带模式,实现“输血”与“造血”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台州市44名援疆教师、34名后方优秀教师通过“双导师”机制与一师阿拉尔市55名青年教师结成帮带对子,指导师市青年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20人次。
组团接力激发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发展新动能。辽宁省打好送教进疆、“组团式”支教及柔性引才等教育援疆“组合拳”,实现对口援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2024年,辽宁省近70名教师对口支援八师石河子市各级各类学校,柔性引才100人,共同支持八师石河子市职业院校发展,形成“教学提升—科研突破—就业保障”的全周期帮扶体系。
智慧赋能构建教育协作新生态。十二师用好山东省优质教育资源,依托“互联网+”打造云端教研品牌,其“互联网+空中课堂”案例获评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每年联合山东多地学校开展“万人同上一堂思政课”“万名师生同上一节心理健康课”等多种网上教学活动,并通过网络平台直播,覆盖3万余人;全师各中小学校纷纷与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历城二中教育集团所属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跨地域教研协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各援疆力量倾情投入,积极创新探索教育援疆新模式,持续为兵团锻造“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教师人才队伍,助力兵团教育事业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