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穿越硝烟的‘纸弹’——山西抗战时期红色传单标语展”在五家渠文化馆开展,111件纸质文物和205张抗战时期山西发行的红色传单、标语、布告等承载着太行儿女浴血奋战的壮烈史诗,生动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伟大抗战精神。
巍巍天山舒长卷,最是文化润人心。近年来,各援疆省市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目标,通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促进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助力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用好文化援疆项目,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十四师昆玉市,随着北京援疆资金的精准投入,昆玉市图书馆顺利完成智慧化改造升级,成为市民的“精神粮仓”;搭载智能系统的体育馆,成为当地全民健身新地标;“昆玉礼物”文创空间深挖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出展示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在各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援下,一大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兵团落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让各族职工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深入挖掘优势文化资源,让文化认同根植心田。在东莞援疆资金的支持下,三师图木舒克市编辑出版《唐王城文化丛书》《图木舒克历史文化研究丛书》等学术专著丛书,进一步提高了三师图木舒克市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九师白杨市与辽宁省作协共同组织采写出版《边境线上“活界碑”》,深入宣传魏德友忠实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先进事迹,凝聚起兵团儿女矢志前行的强大动力。在各援疆省市的助力下,兵团一批优秀文艺作品相继涌现,满足了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职工群众进一步增进对兵团历史和文化的认同。
加强交往交流,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八师石河子市与辽宁省联合开展“石榴籽一家亲——辽宁·兵团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交流”活动、“援疆杯”第二届石城篮球联赛,两地百余名青少年深入互动交流,在“祖国情中华行”辽疆青少年融情夏令营活动中感悟军垦文化和兵团精神;山西积极开展“文艺轻骑兵”活动,推动优秀地方剧目和提线木偶、绛州鼓乐等“山西绝活”走进团场连队,播撒文化润疆的“蒲公英种子”……各援疆省市不断创新文化援疆模式,助力受援地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润疆,润物无声。在各援疆省市的倾力支持下,兵团扎实做好精品文艺创作、文化交往交流、文旅融合发展等工作,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润心,让各族职工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五个认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建设美丽新疆、繁荣兵团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