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一大早,王园园像往常一样,提前赶到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
化好妆,换上工装,开馆前半小时,王园园已经做好各项接待准备工作。10时整,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大门准时开启,游客们有序进入展馆大厅。
“讲完一轮差不多要一个小时,虽然有些辛苦,但看到博物馆又迎来这么多参观者,由衷感到高兴。”得空休息时,身为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讲解员的王园园笑着对记者说。
作为兵团人,王园园从小就听爷爷讲述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创业的故事,被兵团精神所深深打动。“讲好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好地传承弘扬兵团精神,就是我们的职责使命。”王园园说。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师石河子市,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时强调,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
王园园与同事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努力讲好红色故事,弘扬兵团精神。这几年,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加,仅今年上半年参观人数就达46万人次。
王园园所在的讲解组共有9名讲解员,每到节假日,大家几乎全员在岗,但依然无法满足大量参观者的需求。
“尤其是去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兵团成立70周年,博物馆接待人数迎来历史新高,全年共讲解4398场,服务各地参观者80.1万人次。”王园园说,面对越来越繁重的接待讲解任务,青年志愿者已经成为服务游客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年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先后与石河子大学、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签订志愿服务合作协议,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极大缓解了参观高峰时讲解员不足的问题。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不断挖掘文物的深厚内涵,精心整理文物背后的故事并进行提炼加工,作为传承弘扬兵团精神的‘活教材’。”王园园说。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精心整理出几十个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其中,《坎土曼》《一件军大衣》《马背上的白衣天使梅莲》等故事深受各地参观者们的喜爱;制作的《王震将军与军垦新城》《沙海老兵》《共和国第一代拖拉机手》等5个短视频,入选国家“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
创新展陈形式,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依托仿真VR,再现军垦战士保卫边疆、建设新疆的火热场面;通过声、光、电合一的形式,生动展示军垦战士开荒造田的画面……借助科技的力量,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消除了参观者与文物之间的距离感。
围绕重要时间节点,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坚持以研带学,积极开展针对青少年的研学活动,今年上半年开展研学活动17场,参与人数近3万人。
“不仅博物馆参观持续火热,我们的外出巡展也深受欢迎。”王园园介绍。
近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0世纪50年代初进疆女兵风采”文物图片展在湖南省浏阳市博物馆举行,依托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馆藏革命文物资源,通过400多张历史照片,展示进疆女兵屯垦戍边的风采。
该展览自2023年起,先后在广东佛冈县、中山市、肇庆市、珠海市等地进行巡展,并成功入选全国“和合中华 同心筑梦——革命文物精品展”巡展项目。
“兵团人用70多年时间,让黄沙披新绿、戈壁变良田,身为新时代兵团人,我要把兵团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王园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