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辽宁援建的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摄于7月9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秀 摄
图为将军山辽疆生态公园一隅(资料图片)。八师石河子市融媒体中心 提供
7月8日,来自大连理工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的援疆医生周易(右)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查房。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秀 摄
石河子第二中学辽宁援疆教师常鹏(右)在讲授物理课《追击相遇问题》(资料图片)。曹琼 摄
图为投入援疆资金2050万元建设的“1949·百里丹霞·去野吧”公路营地(资料图片)。 八师石河子市融媒体中心 提供
在2025(第三十八届)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石河子展团惊艳亮相、六个项目现场签约;在八师一三三团河蟹生态养殖基地,幼苗来自辽宁盘锦的河蟹在此茁壮成长,为团场经济再添活力;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兵团首例右侧小切口二尖瓣成型术的顺利完成,让更多患者看到健康希望;在“连疆号”(大连—石河子)旅游专列带领下,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的红色基因与星海湾广场的蓝色浪漫实现深情对话……
近年来,辽宁援疆八师分指在辽疆两地党委的领导下,坚持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进展、迈上了新台阶,有力推动八师石河子市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一
辽宁援疆八师分指由大连市、阜新市、铁岭市三支工作队组成,远道而来的援疆干部人才在党政机关、园区、团场、医院、学校、国有企业等岗位上挥洒汗水、倾情奉献。2024年,辽宁援疆八师分指全年共安排援疆项目30个,协调援疆资金首次突破1亿元,用一批批产业援疆项目、一项项民生举措、一次次文化交流,持续深化与八师石河子市产业、经贸、民生、文化等方面合作,用实际行动回答“援疆为什么、在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
“我们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工作主线,助力受援地产业发展耦合联动。”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辽宁援疆八师分指综合办公室主任宋浩表示。
凭借自身及选派单位资源优势,辽宁援疆干部人才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直接参与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
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将最新研究成果用于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业集团)产业转型升级,25万吨煤制乙醇和22.5万吨氯乙烯现代煤化工厂开车运行,该工厂是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技术应用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沈阳化工大学与天业集团成立联合实验室,合作研发重要成果年产2万吨草酸酯项目已经运营达产;天山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引进C型双车翻车机卸车系统,大幅节约能耗,每年节约成本3000万元左右。
二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援疆专家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真是太方便了!”日前,“援疆专家走基层 健康服务零距离”系列惠民义诊活动走进八师一三四团,参与义诊的职工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为冒着酷暑远道而来的援疆医疗专家点赞。
改善民生,凝聚民心,是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辽宁积极推动“组团式”援疆,持续选派医疗、教育领域紧缺人才,将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到八师石河子市,让职工群众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大连、阜新、铁岭三市7位中医专家“组团式”援疆,中医心病、脑病、皮肤等专科新技术新疗法12项,师承带徒14名优秀青年医师,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持续注入动力;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院包科”帮扶石河子人民医院眼科再添新成果,全年5批20人次专家进疆带教手术200余例;连续两批近70名援疆教师“组团式”支援中学和高职、中职院校,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开展学科建设、大赛指导等,并围绕职业学院建设职业大学需要,安排援疆资金从援疆省市柔性引进100名高职称专业教师充实到职业学院开展教学工作。
三
“原来新疆的冬天也可以打雪仗!”“大连的海鲜真让人向往!”……在“石榴籽一家亲”辽疆少先队员书信交流活动中,两地的少先队员在信件中分享学习生活感悟、家乡风土人情。从校园趣事到家庭故事,从家乡美景到特色美食,相隔千里的少年们在一封封信件中了解不同地区文化,增进彼此的友谊,在内心深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观念。
得益于交流交往交融不断加深,辽宁与八师石河子市亲如一家:大连至石河子援疆航线横跨东西近4000公里,大幅缩短两地旅途时间,石河子成为继乌鲁木齐之后大连在新疆的第二个通航点;“连疆号”旅游专列正式运营,穿越5省(区、市)18个城市、1.29万公里的旅途快速便捷通达,极大促进两地群众文旅、经贸交流;石河子市艺术剧院携辽宁援疆“兵团红色文化”舞台精品剧《燃情岁月》《军垦战士》《沉默的树》三部经典剧目赴辽宁11市开展1个月的巡演,观众合计超8万人;辽宁·兵团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交流活动中,两地的青少年用交流加深彼此了解,用交往增进彼此感情,友谊之花在心中生根发芽……
山海为证,共赴未来。随着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宽、合作层次的持续提升、合作内容的日益深化,辽宁与八师石河子市必将在新的征程上书写出新的山海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