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音乐会《东方有佳音》在昆玉市文化馆举行,图为演出现场(资料图片)。 十四师昆玉市融媒体中心 提供
北京援疆教师焦艳玲(中)与十四师二二四团中学的学生一起探讨数学难题(资料图片)。 十四师昆玉市融媒体中心 提供
北京援疆医疗团队在十四师一牧场,开展义诊活动(资料图片)。十四师昆玉市融媒体中心 提供
航拍北京援疆的十四师昆玉市“四馆”(资料图片)。 十四师昆玉市融媒体中心 提供
十四师二二四团和泰新区内,一家四口牵手漫步整洁小区,笑容绽放,尽显宜居生活的幸福(资料图片)。十四师昆玉市融媒体中心 提供
“党的政策亚克西!援疆医生亚克西!”盛夏七月,十四师昆玉市人民医院里,患者热米拉(化名)紧握北京援疆医生的手,眼眶湿润。几天前,该医生用微创技术为她成功解除疝疾之苦。“从前做手术要跑到几百公里外的大医院,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治好!”她的话语,道出无数十四师昆玉市职工群众的心声。
万里关山情相系,京昆携手绘新图。这份跨越四千公里的情谊,正在昆仑山北麓扎根抽枝、绽放新蕊。
第九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北京援疆十四师昆玉市工作队(下称援疆工作队)乘势而上,以首善标准与实干担当,聚焦产业造血、文化润心、民生筑基三大关键领域,将首都的资源优势、先进理念与十四师昆玉市的发展需求紧密相连,书写了一曲新时代对口援疆的壮丽凯歌。
一
产业援疆,是撬动受援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杠杆。
日前,首列京疆亚货运班列从北京平谷区马坊站和新疆和田站双向鸣笛启程。其中,从和田站发出的班列装载着十四师昆玉市200余吨优质红枣,沿着4000多公里的线路驶向北京。
“以前陆运不仅贵,还怕耽误新鲜度。现在班列直通,运费降了两成,这生意越做越有盼头!”十四师昆玉市企业新疆茉语凡食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彦冬笑着告诉记者。
如今,这样的产业援疆场景在十四师昆玉市频繁上演。近两年,援疆工作队依托首都资源优势,精准发力,为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能。
在农业现代化领域,援疆干部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主粮亩产连创高产,持续突破区域纪录;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发挥援疆资金杠杆作用,以昆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激活招商引资动能,带动多领域投资规模大幅增长,2024年共吸引10余家招商引资企业投资9300万元;在市场拓展环节,聚焦农特产品竞争力提升,通过政策扶持完善产业链条,借助电商资源与展销平台拓宽外销渠道,让更多特色产品走进广阔市场。
据悉,“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在十四师昆玉市实施援疆项目总数达181个,援疆资金投入累计15.93亿元,是“十三五”时期资金投入的102%。
二
7月5日,十四师昆玉市文化广场上彩旗飘扬,“京彩石榴籽课堂”体育训练营正式开营。这一由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街道援助的创新项目,以“三联动”模式选拔培育体育苗子,不仅让孩子们接触到专业训练,更在奔跑跳跃间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这正是援疆工作队推进文化润疆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援疆工作队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教育援疆与科普浸润作为重要抓手,推动文化润疆走深走实。
教育帮扶架起资源互通桥梁。援疆工作队邀请北京名校思政课教师赴十四师昆玉市授课交流,依托“京昆名师工作室”培养本土师资;“玉雕大师工作室”助力职业教育升级,让优质教育资源跨越千里落地生根。
科普与文化浸润同步发力。北京援疆公众号开设国家自然博物馆虚拟展厅栏目,让兵地学生无需前往北京,即可在线参观国家自然博物馆;“丝路传科学 科普沁和田”科普宣讲团走进团场学校,在拓宽学生视野同时,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精神;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筑牢文化认同根基,红歌大赛、诗词大会等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我在北京有个家”助学、京昆青少年研学等活动,让2500余名师生在双向交流中厚植家国情怀。
从课堂到赛场,从校园到社区,文化润疆正以春风化雨之势,在各族职工群众心中播撒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种子。
三
“图书馆里新书多、设备全,下了班来这儿充充电,心里特踏实!”7月6日傍晚,昆玉市居民李梦在焕然一新的图书馆里翻看着书籍,脸上满是笑意。
这座由北京援疆投入800万元改造的文化阵地,最近新增了电子阅览区、VR放映室,现已成为当地居民的“精神驿站”。
近年来,援疆工作队始终聚焦职工群众急难愁盼,以精准施策回应民生诉求,让援疆成果直抵人心。医疗援疆用专业守护健康底线,在“北京援疆医生工作室”里,援疆专家带教本地各民族学生传承医术;17项新诊疗项目填补当地医疗空白,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医疗义诊深入墨玉县乡村,上万名各族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北京专家的诊疗服务。
民生短板在精准投入中加速补齐。2024年,援疆工作队投入援疆资金,为8条道路装上路灯,昔日“摸黑路”变成“安心道”;依托援疆资金精准撬动企业投资,31个通信基站在沙漠戈壁拔地而起,曾经信号时断时续的沙漠公路,如今实现稳定通信;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设施升级,让公共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
如今,北京民生援疆以实打实的举措,把“急难愁盼”变成“满意清单”,在点滴关怀中铸牢各族群众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根基。
在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京昆协作正书写着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的时代答卷,让复兴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更暖、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