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用好精神财富——

红色“思政”润心田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14日 信息来源:新疆日报 编辑:兰君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李嘉妮 范琼燕

01

市民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休闲娱乐(7 月8 日无人机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周鹏摄

盛夏时节,驱车驶入石河子市,葱郁林带如绿色长城般伸向远方。70多年前的戈壁荒漠,如今已化作阡陌纵横的万顷良田,这是驻守新疆的几代兵团人,用枪杆守卫边疆、用镐头改造山河创造的生态奇迹。

7月3日10时30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开馆半小时,馆外停车场上车辆有序往来,广场上不时有游客在王震将军雕像前驻足留影,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场景、一件件实物,讲述着那段屯垦戍边激情燃烧的岁月,令参观者为之动容。

近年来,新疆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前往石河子市的旅游团体数量不断增加。

平均一场讲解45分钟,1名讲解员一天最少得讲7场次。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宣教科副科长顾晨叶表示,作为兵团红色文化地标和热门打卡地,该馆成为众多游客必选的旅游目的地。

为尽可能满足旅游团体参观需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打破常规开馆时间限制,根据其行程安排,有时提前1小时就开门迎客,晚上延迟至23时才闭馆。

“这是了解新疆、了解兵团的窗口。能让更多人感受兵团精神,再累也值得。”顾晨叶说。

除全力接待旅游团体外,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还积极承接周边学生团体的研学活动。“今年乌鲁木齐春假期间,博物馆迎来研学热潮,接待学生数万人次。”顾晨叶说,通过精心策划研学课程、丰富展示内容,学生们在实地参观时深入了解兵团历史,真切感受兵团精神,实现知识拓展与精神升华的双重收获。

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会见兵团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代表时强调,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

当时,石河子市消防救援支队南子午路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丁亚丽就在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如暖流般涌动,深深激励着他。

这几年每当有新消防指战员加入,丁亚丽总会组织大家走进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了解军垦文化,感受兵团精神。他说:“作为‘兵三代’,不仅要用好红色资源把兵团精神传承下去,更要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兵团精神,让它在消防救援事业中焕发出新光彩。”

这个暑假,除一批批参观者外,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还迎来了一群年轻人——石河子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大学生们为游客讲述一个个兵团故事。

翟忆萌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中的一员。在他眼中,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伟大精神的宝库,更是感悟兵团精神的实践地。

“和之前来参观时完全不一样。”翟忆萌说,以前来参观就是跟着人群重点看一些文物,现在有充足的时间去仔细观察每一件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他对兵团精神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在众多文物中,真正打开这位年轻小伙内心深处对兵团精神理解闸门的,是一件有着296块补丁的军大衣。“震撼、敬佩。”翟忆萌说,每一块补丁都是前辈艰苦奋斗的勋章,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写下的岁月答卷。

今年是翟忆萌来到石河子市的第二年,但他早已把自己当成了兵团人。“既然来到这里,就是兵团人,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兵团精神。”他说,希望通过志愿服务,让更多游客了解兵团历史,感受兵团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激励大家在新时代接续奋斗,奉献青春力量。

今年“七一”前后,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再次迎来参观高峰,多家单位在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伴随着讲解员的讲述,参观者缓缓踱步,仔细端详展品,了解兵团人筚路蓝缕的峥嵘岁月,接受兵团精神洗礼,汲取奋进力量。

“以往还有淡旺季之分,现在一年四季都是旺季。”顾晨叶说,今年以来更加火热,上半年,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已累计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2倍。

2024年,石河子市接待游客超1200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7.7%;旅游收入达64.8亿元,较上年增长15.5%。

“红色永远是石河子市最亮的底色,军垦城市、军垦文化、兵团精神这些红色基因,铸就了石河子市军垦名城的魅力。”石河子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文龙表示,为让红色“思政”浸润人心,自2022年起,石河子市不仅加大对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等红色景点的推介力度,还持续深化文物保护利用,创新红色教育形式,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等多元方式,让红色历史跳出书本,变得鲜活可触,在推动兵团精神代代传承的同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