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二师二十九团园十二连千亩早熟梨园迎来丰收季,职工在梨园中采摘,梨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朱素珍 摄
8月3日,十三师黄田农场五连设施大棚内,种植户在采摘冬枣。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宝山 通讯员 张国锋 摄
8月1日,五师八十九团十五连西梅示范种植园内,种植户陈德浪(右)和妻子讨论西梅的收获情况。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雷蕾 摄
7月14日,八师一五〇团十六连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内,种植户张志光在采摘葡萄。 吕虹雨 摄
7月23日,在六师一〇三团十二连,种植户直播销售甜瓜。杜仪 朱小丽 摄
8月1日,十四师二二五团种植户展示刚采摘的苹果。谢苏林 韦佩珊 摄
8月的新疆瓜果飘香。在兵团各垦区,瓜田里,西瓜、哈密瓜、甜瓜静待采摘;果园中,早熟的苹果、梨挂满枝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和沁人的果香。
近年来,凭借独特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兵团各师市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特色鲜明、三产融合的“甜蜜产业”发展之路。
当晨光洒在十三师黄田农场的冬枣大棚,晶莹的露珠在枣叶间闪烁,宛如翡翠盘中的珍珠。种植户冯秀利轻轻摘下一颗,掰开的瞬间,晶莹的果肉渗出蜜糖般的汁水,这是兵团人用天山雪水和戈壁阳光酿造的独特甜味。曾经荒芜的戈壁滩,已生长出金色的“甜蜜产业”。
兵团的“甜蜜产业”发展,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师阿拉尔市的职工们用滴灌技术将万亩红枣园变成了“沙漠绿洲”。每到收获季节,一师各团的枣园里飘荡着甜蜜的芬芳,这是兵团人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的丰收赞歌。
走进三师图木舒克市的红枣加工车间,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光学分选机根据红枣的糖度、大小、色泽进行精准分级,工人们将分选好的红枣打包发往全国各地。兵团人深知,只有延长产业链,才能让林果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如今,从鲜果销售到精深加工,从线下批发到线上零售,兵团林果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在七师胡杨河市的果园里,一场“绿色革命”正在悄然发生。果树下种植的苜蓿郁郁葱葱,散养的土鸡在草丛中觅食。这种“林果+牧草+养殖”的循环模式,让每亩地的综合收益提高了40%;更令人惊喜的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三年内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兵团人用实践证明,发展林果业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生态账。那些曾经贫瘠的土地,已逐渐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夜幕降临,十二师的电商产业园依然灯火通明。90后创业者张丽正在直播间向粉丝推荐兵团的特色林果产品:“这是我们兵团的有机红枣、葡萄干、薄皮核桃……”在她的身后,打包好的快递箱正通过自动化分拣系统发往全国各地。互联网的东风,让兵团特色农产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越来越多的兵团味道通过电商平台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
如今,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甜蜜的事业正在开花结果,金色的产业正在茁壮成长。兵团的“甜蜜产业”,不仅让戈壁滩变成了绿洲,更让职工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