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八师石河子市积极构建“15分钟诗歌生活圈”

诗意栖居润心田 以文兴业焕新彩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刘娑延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王素凡 樊士铭

8月7日傍晚,八师石河子市东城街道石榴籽广场凉风习习,61小区居民白文杰坐在诗词廊亭下,望着亭柱上镌刻的诗词朗声吟诵,引得身旁的孩子们纷纷跟读。如今,这座文化广场已成为周边居民晨练遛弯、品诗交流的“城市客厅”,更是八师石河子市着力打造家门口的“诗意栖居地”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国诗歌之城”,2023年以来,八师石河子市创新实施诗歌“诵读工程”,将诗歌文化深度嵌入公共服务、融入日常生活,在社区、公园、广场等居民日常生活区域,因地制宜打造诗歌长廊、诗歌墙、诗歌角等一系列富有诗意的文化空间。截至目前,该师市已建成各具特色的“诗歌特色小区”10个、社区“诗歌驿站”21个、“诗歌诵读特色学校”8所,构建起“推窗见诗、转角遇韵”的“15分钟诗歌生活圈”。

“这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只是第一步,关键要真正用起来、活起来。”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师市通过问卷调查、居民议事会等方式广泛听取民意,职工群众就诗词展陈、文化长廊建设等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参与形式多样的诗歌文化活动,在参与、感受中激发诵读创作热情。据统计,诗歌“诵读工程”实施以来,八师石河子市累计开展活动560余场次,覆盖近50万人次,诗歌爱好者队伍日益壮大,“全民读诗、全城诗韵”的氛围日益浓厚。

为培育诗歌创作力量,八师石河子市着力构建“专业引领+群众参与”培养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创作培训、采风等活动,为诗歌爱好者打造可创作、可展示、可交流的平台;近千名居民和学生在社区学校、工厂车间等地,自发组建诗歌协会,形成从专业到业余、从青少年到中老年的多层次诗歌爱好者组织网络;通过“奖励补贴+市场运作”的模式,不断激发职工群众诗歌创作热情,涌现出一大批反映军垦生活、城市发展、群众心声的优秀原创诗歌作品,为《绿风》等诗刊平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在艾青诗歌馆,来自湖南的游客张慧怡沉浸式观看了《年轻的城》情景朗诵会。“以前只知道《年轻的城》这首诗,没想到还能沉浸式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过程,很难忘!”张慧怡说。在创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中,八师石河子市通过串联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艾青诗歌馆、周总理纪念碑(馆)等红色地标,开发诗歌研学游线路,创新设立“扫码听诗”流动诗台,构建“一景一诗一故事”城市文化脉络,让游客在诗意中感受体悟兵团精神。

“我们将继续深化‘诗歌+’模式,让诗歌文化更好服务职工群众、赋能文旅发展,不断擦亮‘中国诗歌之城’这张金名片。”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刘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