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兵团“驿站+”多元服务矩阵覆盖75.26万人次——

站小大关爱 小站大平台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刘娑延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张雪凝

8月7日,在兵团石油公司十师分公司工会驿站内,几名司机吃着西瓜聊天避暑。为应对连续高温天气,兵团石油公司十师分公司在工会驿站内配备了空调、冰箱、饮水机等设施,供卡车司机、出租车驾驶员、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避暑纳凉。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正虎 通讯员 王秋瑾 摄

8月7日,一名外卖骑手在石河子市东城街道“暖蜂驿站”内给手机充电。八师石河子市总工会将工会驿站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在为劳动者提供休息避雨、取暖纳凉、饮水就餐、阅读学习等基本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引进优质服务资源、增配数智化服务设施,将工会驿站升级成为劳动者的能量补给站、就业信息站和健康服务站。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秀 摄

8月6日,哈密大佳城镇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哈密二分公司的员工在十三师红星二场工会驿站内休息。近年来,十三师新星市积极整合基层工会服务资源,着力推动工会驿站建设,努力提高驿站的覆盖率、知晓率、使用率。截至目前,该师市已建成工会驿站12个,累计服务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万余人次。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欣奕 摄

打开手机地图,搜索“工会驿站”,附近站点一目了然。走进兵团各师市遍布大街小巷的工会驿站,里面设施完善、服务贴心,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以在这里驱寒避暑、饮水就餐、手机充电、读书阅览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要认真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着力解决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尤其要重视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兵团总工会聚焦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持续推进工会驿站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丰富服务内容,让驿站成为工会延伸服务的新窗口,用暖心服务切实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目前,兵团已建成工会驿站492个,服务覆盖75.26万人次。

一个个小驿站,以贴心服务,实实在在满足着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迫切需求,实现“站小大关爱,小站大平台”。

从“建起来”到“用起来”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新就业形态迅猛发展,户外劳动者、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持续增加,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守护城市美好的同时,也面临“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困难。

为进一步满足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现实需求,兵团总工会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实用好用的工作思路,采取自建、共建等方式,按照“有统一的标识名称、有合理的驿站布局、有健全的服务设施、有完善的服务功能、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地图查询功能”的“六有”建设标准,统筹协调建设了一批有特色、有温度的工会驿站,为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歇脚、饮水、充电等暖心服务。

今年以来,兵团总工会创新工会驿站服务模式,构建“工会+部门+社区+团场+志愿者”共建共管服务机制,依托工会驿站持续开展“送思想文化、送身心健康、送平安保障、送温暖关爱、送工作岗位、送技能提升”活动,推动工会驿站从“纳凉取暖、休憩饮水、避风遮雨”的“1.0版本”,进阶到集“思想引领、政策宣传、就业帮扶、维权服务、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2.0版本”,形成“驿站+”多元服务矩阵。

“工会驿站建成了就要用起来,让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能便捷地享受到工会组织的服务。”兵团总工会保障部部长张雷说。

如何让工会驿站运行得更好?“兵团各级工会加强‘建管用’结合,在提质上下功夫,对已建驿站加强运行管理,防止出现建而不用、用而不管等情况。”张雷说,为此,各级工会逐步建立“政府监管+职工评议+第三方评估”的立体化监督机制,聚焦服务覆盖率、职工满意度等核心指标,通过明察暗访、年度考评、职工反馈等方式,确保工会驿站高效运行,对于考核不达标的驿站,将给予警告、整改甚至撤销处理,逐步形成“以评促建、以评促优”的良性循环机制;广泛收集劳动者对工会驿站的意见建议,持续完善驿站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服务广度、挖掘服务深度、体现服务温度。不少工会驿站还探索设立专职站长,推行“当一天站长”制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将工会驿站打造成凝心聚力的宣传站、关心服务的中转站、能量补给的接力站,让工会驿站真正“用起来”“活起来”。

让“小驿站”装下“大智慧”

8月9日15时,外卖骑手王杰趁着送餐间隙,来到八师石河子市东城街道“暖蜂驿站”,锁好送餐车,扫描指纹打开门禁后,紧接着扫码、取电瓶、安装,一套动作一气呵成,仅仅2分钟,王杰的“小电驴”便“满血复活”。“工会为我们录入了个人信息,只需扫描指纹便能24小时随时进入驿站,不仅可以自助换电瓶,还能免费领取口罩、常用药等物资,这里就是我们外卖骑手的‘能量补给站’。”王杰说。

石河子市东城街道工会以共建共享、便捷实用、出入方便为原则,联合“饿了么”平台建立“暖蜂驿站”,内设文化墙、电瓶充电等功能区,配备桌椅、空调、共享雨伞、急救箱等基础设施设备,并通过智能化升级,让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任何时候都可以方便地进入,随时享受暖心服务。

与传统工会驿站相比,智能化驿站以“智慧赋能+温情服务”为核心,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智能监控等数字化手段,突破传统服务时间限制,为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24小时“可感可及”的暖心服务。

这样的数智化工会驿站,如今正在兵团各师市“遍地开花”。兵团各级工会积极探索推进工会驿站智能化建设,将数智赋能作为提升驿站服务质效的重要抓手,鼓励有条件的工会驿站对服务站点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师市工会对工会驿站进行一网联通的数字化管理,全面拓展服务广度、挖掘服务深度、提高服务精准度,透过驿站“小窗口”,彰显工会服务新理念,拓展服务“新赛道”。

兵团总工会还协同百度、高德、腾讯等互联网地图服务商,持续推进工会驿站服务站点信息采集和数据上图工作,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深入对接、共享电子地图数据,让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以随时查找附近驿站。目前,兵团超400个工会驿站服务站点实现在APP上图,劳动者打开手机地图搜索“工会驿站”,每个驿站的具体位置就会清晰显示,还会实时动态更新位置距离、服务时间、服务项目等信息,确保劳动者“看得见、找得到、进得来、用得上”。

将“歇脚点”连成“服务圈”

对于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而言,工会驿站不断充实服务内容,他们的幸福指数便会得到明显提升。反过来,劳动者的需求和希望,也成为兵团各级工会不断创新驿站服务方式和内涵的方向,贴心、创新之举不断涌现。

“没想到在驿站还能咨询社保业务,真是太便利了。”8月7日,在六师新湖农场社保所工会驿站,外卖骑手张潇拿着刚打印的参保指南高兴地说。新湖农场社保所工会驿站在解决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歇脚难、喝水难、吃饭难等基本问题的同时,探索创新“工会驿站+”多元赋能模式,延伸拓展驿站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功能,让“小驿站”传递“大温暖”。

工会驿站“建得好”只是开端,“用得好”才是关键,为了让驿站的服务更加贴心,许多工会驿站在功能和服务上不断尝试“做加法”。

2024年,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总工会将“中哈国际司机之家”升级改造为24小时多功能工会驿站,着力打造“会、站、家”一站式平台。

“当地中外企业众多,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我们的一项重点任务。”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总工会主席王博介绍,工会依托工会驿站打造“驿站+维权”服务模式,根据司机需求配套基础服务设施,评估建成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增设维权服务功能,开辟便捷维权“绿色通道”,统筹用好工会与人社、司法等部门力量,配备劳动法律、纠纷调解等专业人员,全力打造“驿站枫桥”一体化维权服务工作机制,打通工会维权“最后一公里”。

三师五十三团依托工会驿站场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子女提供“驿站+公益”托管服务;六师五家渠市利用基层社保经办服务场所,建成10个“驿站+人社”复合型驿站;八师石河子市先行试点工会驿站配套“健康体检小屋”,提供“驿站+健康”服务。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工会驿站建设中,兵团各级工会秉持节约资源、方便职工、一站多用的原则,充分利用服务站点流量密集、分布广泛、端口靠前等优势,探索创新“工会驿站+”建站运维模式,进一步扩大服务半径,延伸驿站思想引领、政策宣传、就业帮扶、健康保护、维权服务等功能。同时,构建“工会+部门+社区+团场+志愿者”全方位服务体系,开展送温暖、送清凉、送岗位、送知识和志愿者献爱心等系列关爱活动,以“小切口”做实“大服务”。今夏以来,兵团各级工会通过工会驿站,开展送清凉、送法律服务等活动532场次,服务劳动者4万余人次。

重点区域1公里服务半径、15分钟步行可达、区域内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交叉覆盖……如今,兵团492个工会驿站在城区内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形成工会驿站“15分钟服务圈”,初步完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工会驿站全覆盖。

兵团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李江表示,作为服务广大劳动者的阵地,兵团各级工会将在巩固现有成效的基础上,精准匹配需求、优化站点布局、拓展服务功能、强化数智赋能,以“提质扩面增效”为轴,用驿站星火点亮户外劳动者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推门见暖、转角有光”的幸福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