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良制护航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8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刘娑延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秦俊伟

1

航拍的四师七十一团商品玉米生产基地一隅(摄于8月13日)。四师可克达拉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162.56万亩高标准农田,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高产高效增产模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兵团第一,连续12年上榜“国家产粮大县”。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杨俊钦 通讯员 孙自飞 摄

8月的新疆大地,麦收时节的金黄渐次淡去,田间复播作物铺展开层层新绿。微风拂过,幼苗“沙沙”作响,仿佛在吟唱全年丰收的序曲。

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兵团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锚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统筹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增产增收、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种业振兴。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的深度融合,兵团持续提升土地产出效能,探索多元适宜种植模式,推动粮食产能稳步跃升,在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中彰显兵团担当。

2025年,兵团夏粮种植面积300.9万亩,较2022年的232.5万亩增长近三成,创设各级党政领导小麦指挥田45.9万亩,使之成为粮食稳产增产的核心引擎。与此同时,兵团以制度创新为牵引,从责任落实、技术推广到服务保障全链条发力,以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组合拳”筑牢粮仓根基。

责任链条闭环:从党委统筹到田间落地

今年,兵团夏粮播种面积300.9万亩,实现单产482.9公斤/亩,总产29.1亿斤,连续三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为“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作出了积极贡献。

“兵团粮食之所以实现稳产增产,关键是建立起了以制度作保障、政策强支撑、技术广覆盖的立体护航体系。”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粮食安全,制度先行。兵团党委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建起层层压实的责任网络。

从党委农村工作会议锚定年度目标,到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部署推进;从分管领导深入一线,以现场会、调度会、专题调研破解生产难题,到“四级书记抓粮食”机制落地生根——兵团搭建起从顶层设计到田间落地的责任闭环,确保粮食生产各环节有人抓、有人管。

责任分解更趋精细。兵团对粮食种植实行“上图管理”,将粮食目标任务从师市、团场、连队逐级细化至每一块条田;发改、财政、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协同联动,政策支持“精准滴灌”、指导服务专业高效、水土保障按需供给,凝聚起“攥指成拳”的攻坚合力。一师阿拉尔市推行的“团镇—连队—职工—条田”四级责任体系,正是这一机制的生动实践,让每一寸粮田都有了专属“监护人”。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落地,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加码”。

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同区域同政策”原则,兵团参照自治区标准,在落实中央财政2.77亿元补贴的基础上,统筹本级资金4.1亿元,为种植小麦每亩补贴230元,将852万元“一喷三防”补贴精准直达种植户。此外,各师市积极出台粮食生产用水用地优惠政策,团场加强水资源统筹、农资农机调度。一系列务实举措,让职工群众吃下“定心丸”,为粮食生产注入了强劲动能。

良种良法示范引领:高产经验变“普惠成果”

“百亩示范田平均亩产849.8公斤,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793.2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54.1公斤,十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674.9公斤。”7月17日,六师奇台农场冬小麦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十万亩示范区四级梯度均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实现了从“高产示范田”向“吨粮大田”的跨越。

“今年我种的小麦平均亩产840公斤,这几年产量一年比一年高!”奇台农场二十五连职工刘春兰满脸欣喜地说,“以前种地凭经验,现在有专家指导,明年平均亩产力争突破900公斤!”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近年来,兵团从培育“好种子”入手,自主选育的“新冬52号”“新冬55号”等高产优质品种成为小麦种植主推品种,覆盖率达88%,从源头为粮食增产筑牢根基。

今年,兵团发布农业主导品种12个、主导技术4项,并指导各师市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示范展示和指导培训,进一步提高技术入户率、到位率。

同时,各师市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方法:一师阿拉尔市推广冬小麦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冬小麦平均亩产676公斤,其中,平均亩产700公斤以上的面积达16.25万亩,平均亩产800公斤以上的面积达3.27万亩;四师可克达拉市主推小麦缩行增株主茎成穗高产栽培技术和玉米“奇台农场模式”,冬小麦平均亩产达553公斤,较上年增加44公斤,高产创建示范田平均亩产达900公斤以上。

通过全面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兵团让有限的土地释放出最大潜力。

“今年,我们制定印发《抓典型破纪录夺夏粮丰收行动方案》《滴灌冬小麦大面积亩产700公斤以上栽培技术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小麦单产目标与实现路径。”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兵团已建成5个国家级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打造45.9万亩各级党政领导小麦指挥田、50个万亩小麦高产片、10个十万亩高产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让高产经验变成“普惠成果”。

科技服务联动:四级体系织密助农网络

接连几天,七师一二三团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副主任李小峰相继走进好几个连队的玉米地,为种植户讲解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学了这么多实用的田管新技术,今年我有信心比去年增产100公斤!”九连玉米种植户丁谊暄信心满满地说。

“过去种地凭经验,现在靠技术。”这是兵团许多职工群众的真切感受。

今年,兵团全面启动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组建由农业科技专家、农技推广人员、科技特派员和连队特聘农技员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构建起“兵团—师市—团场—连队”四级联动体系,确保技术到田、服务入户,推动形成覆盖全兵团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上半年,兵团累计动员各级各类农技人员30835名,组建专家服务团队150余个,开展技术培训570期,培训农工13.13万人次,力促1532.85万亩农作物丰产丰收,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

“依托四级联动的农技服务体系,兵团实现了农业连队科技服务全覆盖,真正把科技助农的各项举措落实到了田间地头。”兵团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筑牢粮食生产“防护网”,防灾减损不能“缺位”。兵团制定专项防灾减灾方案,分灾害种类、作物类型明确应对预案,密切关注天气预警信息,一旦遭遇冰雹、洪涝等灾情,第一时间组织专家赴灾区指导救灾;加强病虫害防控,上半年发布12期病虫害信息,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2%以内,以“主动防御”守住丰收成果。

从良种选择到田间管理,从技术服务到防灾减灾,制度护航渗透到了兵团粮食生产的全过程、全周期。

仓廪实而天下安。以制度为基、技术为翼,政策为引、服务为桥,兵团用全方位的创新实践,将沙漠边缘的“干渴之地”打造成丰产粮仓,为端稳“中国饭碗”持续贡献兵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