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在全国率先应用快速育苗技术

兵团首批3万株速育胡杨苗移栽全部成活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9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刘娑延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郑娅莉 陈琼 林国强

“幼苗全部成活!”8月11日,喀什地区泽普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项目区内,3万株胡杨幼苗傲然挺立,一大片翠绿的叶片与周边苍茫的沙漠形成鲜明对比。望着这片8月4日刚出圃移栽的胡杨幼苗,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李志军难掩内心激动,“这意味着我们用快速育苗技术培育的幼苗,已经成功适应了荒漠干旱环境,胡杨生态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扎下了根。”

作为对抗荒漠侵袭的“生态尖兵”,胡杨树在防风固沙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记者了解到,我国胡杨林面积占全球总量的61%,其中89%分布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构筑起守护西北生态的“绿色长城”。然而近年来,受河道变迁、气候异常等多重因素影响,这一“绿色长城”面临自然更新受阻、群落退化加剧等挑战,防风固沙功能持续衰减,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为破解这一生态难题,李志军团队十余年深耕不辍:足迹遍布国内外胡杨主要分布区,采集种质资源4779份,并完成全量DNA提取,由此保存了全球90%以上分布范围的胡杨遗传多样性;突破雌雄株分子鉴定瓶颈,一举破解了人工造林中雄性幼苗识别的行业难题。

在此基础上,针对胡杨育苗周期长这一关键瓶颈,该团队在全国率先应用快速育苗技术培育胡杨幼苗,历经上万次试验,将传统两三年的育苗移栽周期成功压缩至半年。这项突破性创新,既为我国西北生态屏障建设按下“加速键”,更在全球荒漠化治理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受气候、水源等条件限制,胡杨快速育苗复杂且极具难度。今年四五月间,李志军团队在温室精心培育出30万株胡杨幼苗,如今,这些幼苗的地上茎干与地下根系长度均已长到20厘米左右,长势喜人。

“只有让胡杨幼苗在更大区域、不同季节移栽成活,才能积累不同环境、不同生长季的移栽成活样本数据,进而实现规模化繁育移栽推广,为系统性拯救和保护胡杨种群提供科学支撑。”李志军团队秉持这一科研理念,目前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精准选定多个试验区块,将对30万株健壮幼苗分批移栽定植,全面开展跨区域适应性栽培试验。

“我们正全力攻关胡杨抗逆基因挖掘利用难题,系统推进分子育种,期待推出优异的抗逆新种质,以此推动胡杨种群数量、遗传多样性稳步增长,使之结构更趋合理。”李志军表示,随着这项工作扎实推进,不仅能为新疆防风固沙项目的实施注入强劲动力,更能让西北生态屏障作用发挥愈加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