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让城市更宜居 生活更美好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刘娑延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李惠 崔凯

航拍四师可克达拉市一隅(资料图)。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摄

四师可克达拉市民在朱雀湖畔手持手机拍照,绿树成荫的步道与宁静湖面相映成趣,人与自然和谐惬意(摄于5月15日)。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摄

8月24日,四师可克达拉市万亩花海中,骑行爱好者自由驰骋,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惠 摄 

在伊犁河谷的晨曦中,可克达拉市市民推窗远眺,连绵绿荫扑面而来;漫步城区,精致的“口袋公园”点缀街角;北山坡上,昔日荒山已披上盎然绿装;天鹅湖畔,新建的康养综合体为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社区服务……这一幅幅宜居画卷,凝聚着四师可克达拉市上下的同心协力与久久为功,是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精心擘画的生动实践,也是建设者用汗水浇灌的幸福果实。

半城绿荫  打造生态底色

“绿化覆盖率50%,半城绿荫半城楼”,这不是规划图上的愿景,而是可克达拉市民每日触摸的现实。当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深刻认识到:绿色是宜居的底色,守护好这片绿,才能让发展更有温度。

近年来,该师市将绿化管护纳入高质量发展全局,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绿化精细化管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及50余项配套制度,构建起“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的规范化体系,破解“重建设、轻管理”难题。

19166亩绿地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位管护员的责任区挂牌公示,姓名电话一目了然,确保每一寸绿意都有人精准守护。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夏灌九道水”的精准灌溉、专家团队“坐诊”病虫害、冬季禁用融雪剂等科学管护措施落地生根,《四季管护目标考核手册》更让管护有了“硬杠杠”。

作为该师市指定的公共绿地管护主体,可克达拉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建公司”)组建了12支专业管护队伍,定期开展“技能比武”,对优秀者授予“绿化标兵”称号。公司与新疆农业大学林学系开展合作,每月邀请教授授课。在去年夏季抗旱中,管护团队通过科学管护,确保苗木存活率达98%,用汗水守住了城市的绿意。

如今,可克达拉市已完成65个绿化工程,养护面积达900万平方米,栽植乔木118万余棵、灌木花卉2906万余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格局已然成型。城市绿地服务半径缩至“百米见园”,年吸碳量超10万吨,PM2.5浓度下降15%。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绩,带来了沉甸甸的荣誉:2023年,四师可克达拉市获评“兵团园林城市”,2024年又摘得兵团“绿化养护样板奖”金奖,见证着这片绿色从量到质的生长。

荒坡生金  绘就山水新景

可克达拉市北山坡上,4.35米高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碑,见证着一场荒山变绿的奇迹。总投资31.49亿元的生态环境治理提升与绿色产业融合开发(EOD)项目,是四师可克达拉市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3.6万亩荒坡成为宜居新空间。

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深知,生态修复必须算好长远账。城建公司作为核心,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带队赴疆内外取经优化方案,争取到银行授信支持,并建立“多部门联审”机制,让项目审批提速40%。

供水是荒山披绿的“命脉”。2024年8月15日启动的北山坡供水工程,138天有效工期,建成了4座泵站及前池和1座高位水池及8.04公里管道,将北岸干渠水引上480米高的山坡,让2.6万亩荒坡喝上“稳定水”。今年5月正式供水后,智能肥料基站精准水肥供应,山坡凹陷设计让雨水利用率从28%跃升至65%,1.2万亩苜蓿示范区实现智能灌溉,截至8月,苗木成活率超95%,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频现,生态向好的轨迹愈发清晰。

该师市在修复生态的同时,布局“生态+产业”链条:8.4万余棵特色苗木扎根,1.2万亩苜蓿、2465亩青贮玉米铺展绿野,900亩经济林枝繁叶茂;5公里生态观光步道串联军垦文化体验区,年可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

康养贴心  彰显民生温度

“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标尺。天鹅湖生态康养综合体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正是四师可克达拉市将“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落到实处的缩影。

四师可克达拉市党委强调,“康养不能闭门造车,要把全国经验变成本土实践。”为此,师市组织力量走访全国26个城市的42家标杆养老机构,带回136项可复制经验,构建起健康管理、生活服务、旅居体验三大闭环。

在天鹅湖生态康养综合项目35平方米的样板间内,适老细节尽显用心:卫生间“L”型扶手不仅承重可达300公斤,其80厘米的高度更精准匹配本地老人平均身高,保障起身安全。床头呼叫系统同步集成语音、按钮、手势感应三种触发方式,并增设“双语模式”,满足不同老人使用需求。防眩光玻璃观察窗则巧妙平衡了照护便利性与老人隐私保护,让细节处的关怀触手可及。而面积达15618.39平方米的医疗护理中心,更以专业配置延续贴心服务,针对各项护理等级指标,创新采用“渐进式照护”模式,让老人无需更换居住楼栋,即可享受适配需求的护理服务。

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将以专业化运营和人性化服务,为每位老人提供安享晚年的温馨家园,成为可克达拉市宜居建设的标杆典范。

水畅路通  夯实宜居根基

宜居城市,既要“颜值”更要“便利”。四师可克达拉市以供水、道路为抓手,筑牢城市运行的“生命线”,让市民生活更舒心,产业发展更顺畅。

在供水保障上,该师市构建起全链条体系,累计供水1350.71万立方米,处理污水675.59万立方米、垃圾近5700吨。

城建公司供水团队是这条“生命线”的守护者。公司建立水质检测小组,12名技术员持证上岗,每天进行32项指标检测,数据实时上传智慧平台;每月开展管网抢修演练,从接到报修到止水的时间从45分钟压缩至18分钟。

道路养护方面,该公司建立完善的道路养护档案,成功研发3项专利,获得国家授权,并取得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个水利岩土及混凝土专项资质。

“以前从团场拉蔬菜到可克达拉市,20多公里路程要走半个多小时,蔬菜损耗率达15%;现在道路平坦宽阔,十几分钟就到,损耗率不到3%。”可克达拉市蔬菜经销商刘亮的经历,折射出道路养护的“经济价值”。

近三年,城建公司养护的23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不仅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更成了串联产业的“黄金纽带”。

货运效率提升带动物流成本下降25%,2024年农产品外销额较2022年翻了一番。旅游专线改造后,沿线发展农家乐17家、采摘园9个;道路升级让城市建成区扩大12平方公里,2024年新增商铺上百家,带动就业上千人,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18%。

从推窗见绿到荒山披绿,从适老服务到水畅路通,四师可克达拉市将“宜居”写入每寸土地,让市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如今,该师市GDP由2022年的101.56亿元增至2024年的118.26亿元,年均增长7.2%;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至98.9%,伊犁河水质稳定保持II类优级标准,并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生态、产业、服务协同发展,让市民在绿色中生活,在便利中安居,在幸福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