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十四师四十七团积极探索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红色资源“串珠成链” 文旅融合“点石成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刘娑延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刘美惠子

10月5日中午,十四师四十七团二连老兵食堂内座无虚席,负责人托合提·买买提端着刚出锅的热菜穿梭在餐桌间热情招呼。餐厅以红色文化为主题进行装饰,墙上的旧报纸与陈列的老物件,静静讲述着兵团往事。自今年9月初开业以来,老兵食堂凭借亲民的价格与富有地方特色的菜品,迅速成为职工群众日常就餐与游客争相“打卡”的首选地,日营业额最高超过3000元。

四十七团是老兵精神的发源地,其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近年来,四十七团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红色旅游发展理念,系统整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馆、老兵人家展馆、“三八线”老兵纪念园和将军树等红色景点资源,将承载红色文化记忆的红色场馆、历史遗迹和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点位进行联动开发,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乡村旅游发展、文明乡风建设深度融合,以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今年1至7月,该团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100%,拉动消费1500余万元。

“当前,红色旅游热度持续走高。我们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找准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特点与方向,多场景布局、多业态融合,优化旅游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等环节的资源配置,积极探索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四十七团党委书记、政委谭君文介绍,2024年,团场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4万元,同比增长7.8%。

四十七团发挥国家4A级沙海老兵红色旅游区品牌效应,以红色文化为主题,持续丰富红色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与多家教育机构合作推出“沙海新兵研学营”课程,开发设计了“重走沙海老兵路”研学线路;创新排练舞蹈诗《沙海老兵》、音乐剧《大爱无歌》,协助拍摄《进军和田》《壮哉!沙海老兵村》等影视作品;常态化举办“老兵精神”主题文创设计大赛、“我们的节日”等活动,推出文创产品81种、农副产品23种,在寓教于景、寓理于事中体现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今年1至7月,该团接待研学团队126批次5.1万人次,同比增长55.56%;举办兵地文艺汇演、体育赛事等群众性文化活动86场,直接拉动消费超80万元,有效延伸了文旅产业链。

与此同时,四十七团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升级,深化“红色+”产业融合模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放大红色旅游发展的溢出效应。在住宿方面,丙级民宿老兵村、三星级老兵印象酒店及沙海宾馆已相继投入使用;在餐饮服务方面,2家三星级农家乐、老兵食堂与军垦广场小商圈联动运营,其中“忆苦思甜套餐”让游客通过特色饮食重温兵团岁月,感悟屯垦戍边的艰辛。此外,积极打造以军垦广场为核心的消费载体,开发老兵镇夜市餐饮游玩项目,通过“活动引流+业态升级”释放消费潜力,目前,军垦广场日均人流量超2000人次,带动团场及周边70余户个体工商户稳定经营,日均营收达2万余元。

“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重在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谭君文表示,“将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不断完善‘红色+文化体验’‘红色+全域旅游’模式,使红色旅游不仅成为凝聚民心的教育工程,更成为造福职工群众的富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