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护员正在巡护永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摄于8月11日)。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芸 摄
9月28日,三师四十四团十八连莲心湖旁,游客正在垂钓。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李芸 摄
初秋时节,叶尔羌河畔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漫步在三师图木舒克市,目之所及皆是绿树成荫、草木丰茂、鸟语花香,职工群众在绿色空间中尽享生态福祉。
近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始终秉持“两山”发展理念,切实履行生态卫士职责,以系统思维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全方位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如今,这片热土上,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生态颜值与经济价值同步提升,绘就了一幅绿色发展新画卷。
制度护航 筑牢生态根基
9月21日,三师图木舒克市锦绣公园里,高大挺拔的树木枝繁叶茂,市民、游客在树荫下乘凉休憩,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如今绿意盎然的锦绣公园,曾几何时,还是一片裸露的棉田。
“现在环境多美啊!以前可不是这样。每年3月到7月,沙尘暴一来,走在路上连一米外的东西都看不清,脸和眼睛都被沙石打得生疼。”公园步道上,带着孩子悠闲散步的买合木提・吐逊对当年的生态困境记忆犹新。
三师图木舒克市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自然环境恶劣,风沙肆虐,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保护,制度先行。三师图木舒克市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高位推动压实责任,以制度创新破解难题,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严格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一票否决”制度,构建形成权责清晰、责任具体、对象明确、跟踪问效的监督体系和“纵到底、横到边”的环保工作责任体系,为生态保护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图木舒克市人大定期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职责,以刚性约束守住生态底线。
近年来,该师市持续推进植树造林活动,完成人工造林533公顷,封沙育林1333公顷,沙化土地治理1333公顷,退耕还林6000公顷。经过一代代三师人的努力奋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构筑了绵延几百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沙漠化的蔓延。
推窗见绿、出门入荫、移步进园……如今,图木舒克市建成区内城市绿地面积达903.46万平方米,绿地率42.66%,绿化覆盖率为43.58%,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150.5万平方米,形成人行步道林荫化、道路绿地公园化、公园绿地功能化的园林绿化体系。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生态修复 擦亮绿色底色
三师图木舒克市以系统修复为抓手,在保护中修复、在修复中发展,让绿色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9月12日,三师图木舒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赛米・吾布力操控无人机巡航巡护。屏幕上,广袤湿地如绿毯铺展,河流似丝带蜿蜒,远处山峦与蓝天相映,构成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实时捕捉植被长势、水域变迁和野生动物活动轨迹,一旦监测到异常,地面人员即刻响应。”赛米・吾布力告诉记者。
为守护这片湿地净土,师市构建起“天空之眼+地面巡护”空地协同监管体系:56.3公里围栏隔绝人为干扰,防火隔离带阻断火灾隐患,禁牧、禁渔工作进入常态化管理。
从宣传引导到执法检查,各环节衔接顺畅,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出“绿色和谐”步伐。从2018年到2024年,永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种类从219种增至257种,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此安家,2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繁衍生息;野生植物中,2种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包括自治区Ⅰ级1种、Ⅱ级2种。
“数据的跃升,是生态保护持续向好的最佳注脚,更坚定了我们前行的脚步。”三师图木舒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均亮说。
生态修复的成效,不仅体现在湿地的生机中,更体现在防沙治沙的创新实践里。
9月下旬,在图木舒克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坂山工业园,中水再利用芦竹种植项目二期1000亩芦竹已长至3米高,根系牢牢抓住沙土,风吹不倒、沙埋不垮。这抹绿意的背后,是师市创新探索的“治沙+水资源循环”模式——由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腾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三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三方携手,以中水灌溉为纽带,让芦竹既发挥耐盐碱、固沙土的生态作用,又凭借高纤维素的特质成为优质工业原料。一株芦竹,既固住了流沙,又结出了“金果”,勾勒出荒漠化治理的“三师范式”。
多年来,该师市反复宣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与法规,让守护生态的意识如春雨般浸润人心。如今,该师市的生态守护已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参与”。自今年年初以来,师市全力推进野生动物救助,累计救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6只,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从生态保护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共同守护这片绿洲的生机与活力。
立足优势 培育发展新业态
三师图木舒克市立足生态优势,以“文旅+生态”为抓手,培育新业态、打造新IP,让绿色生态成为文旅发展的“强引擎”,让生态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
在三师叶城二牧场二连,阆风野奢营地成了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星空房错落其间,游客透过天窗便可仰望星河。“在这里既能亲近自然,又能享受美食,太赞了,下次还带家人来体验!”游客肉斯坦木江・买买提称赞道。
依托当地自然风光,叶城二牧场二连积极发展旅游业,打造露营地,铺设750平方米木栈道,串联3个星空房、5个太空舱,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自5月28日试运营以来,日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我们将陆续上线更多露营装备,打造特色打卡点,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新疆丝途旅游开发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文玲说。
在三师四十四团十八连,“农旅+生态”的模式正续写着乡村振兴的故事。近年来,十八连精心打造“花香唐王驿”品牌,以花卉观光、农耕体验为核心,打造四季花海景观。
文旅产业的兴起,不仅带火了乡村旅游,更让职工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十八连群众艾力・阿布都热苏力经营的花海民宿,一年收入6万多元,十八连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80多万元。如今,十八连正攥紧“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国字号文旅IP,规划“一户一业态”,让文旅共富之花越开越艳。
生态赋能文旅,不仅体现在乡村营地与花海中,更体现在大型赛事与景区升级上。
伴着秋日暖阳,沿永安湖生态旅游景区“1314沙漠公路”前行,登上观景台可俯瞰“山水林田湖草沙”相映的壮美,水鸟翩跹、胡杨映沙海,吸引众多游客打卡留念。如今,永安湖生态旅游景区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按5A级标准完善设施,朝着多元化综合型体验式景区快步迈进。
今年以来,师市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先后举办2025绿跑中国全民健康大赛(新疆・图木舒克站)、2025南航飞享自行车公开赛等大型赛事。生态打底,文旅唱戏,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1至8月,师市累计接待游客225.43万人次,同比增长37.26%;实现旅游收入11.57亿元,同比增长28.99%。
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从防沙治沙到生态富民,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到文旅融合发展,如今的三师图木舒克市,生态与发展的协奏曲正越奏越响,书写着“生态美”与“产业兴”的新篇章。